2013-09-22 00:00:00 作者:潘朝霞 来源:今日高邮
每到教师节,我仿佛也在过节,且有一种自豪,因为家里有三位敬业乐业的老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可我的眼里父亲应该是美术老师,他那一手好字虽未成名成家,但绝对是隽秀飘逸,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绝对是“龙飞凤舞”;画也画得很不错,我老家的院墙上就曾有他的杰作“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气势恢弘的远洋巨轮,让我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亲也应该是语文老师,因为我常读他写给远在上海的伯父的书信,所述事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尤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着墨几笔便让人潸然泪下。当时我认为绝对的才华横溢。可父亲确确实实是数学老师,是一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数学老师,是板书特别漂亮,而将抽象的数学讲得形象生动的数学老师——老潘老师。
我弟弟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亦成了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可能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能是崇拜的缘故,成了小潘老师。小潘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在当地是响当当的,曾获得过县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应该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潘老师在老潘老师的基础上注重改革和创新,更注意课堂效率,更关心学生听讲效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边互动,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父亲退休前,两个数学老师还经常交流探讨。我省亲在家,就曾听到他们父子俩互相谦虚地说:“这次你班上肯定拿第一!”“怎么可能?你班第一!”在旁边的我听得总是忍俊不禁,心想:“这有趣的爷俩呀!”
我自己受父亲影响找了位老师做夫君,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师老师。师老师很有些夫子风范。“十年寒窗苦”,再苦,是有期的,而班主任的寒窗之苦是无期的。从高一到高三送走了一届,再从高一到高三,一届又一届。学生未到校,班主任已到,学生离校之后班主任方可离开。夫君是位老班主任了,几乎是教龄多长,班主任就干了多长。那年夫君一如既往地当班主任,学校统一部署,要求同学们收看重要节目“邓小平追悼会”,而那时教育资源匮乏,教室里没有电视,而听广播与看电视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夫君毫不犹豫,自己掏钱叫了三轮出租车把家里唯一的“宝贝”——彩电——借亲戚钱新买的,搬到他班上。当时我所在的单位也有要求,作为政治任务回去收看,我匆匆地往家赶,可就在文游路上看到夫君坐在三轮车上,扶着电视机急匆匆往学校赶,我很吃惊,当然也很生气,但不久被感动赶跑了。
又是一年中秋节了,遗憾的是病房里特别忙,根本下不了班,不能着急,事情一定要做好,否则会出差错,人命关天呀!打个电话叫女儿和夫君先吃晚饭吧,不要等我了。终于下班了,一路上已能听到电视机里传出来的《天气预报》的音乐,看来《新闻联播》已结束,我得快一点回家与家人团圆赏月。我加快了骑车速度,巧的是又在文游路上碰到了夫君。只见他车龙头上挂着一个大菜篮子,我好奇地瞄了一下,篮中好像装了月饼、菱角、熟毛豆……还有什么看不清了,正往学校方向赶。我猜可能是与他的学生团圆去(当时住校生家在农村,第二天要正常上课,当晚回不去),我又一次被感动了,但还是装着没看见他,快速地赶回家,女儿一人在家还需要我陪伴呢。这个老夫子真是让人又恨又爱。
下辈子我想改行当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