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00:00:00 作者:王树兴 来源:今日高邮
现在中秋节吃月饼怕是永远不会有过去那种感觉了。
还有人一定要把月饼夹在黄烧饼里吃吗?据我所知,广式月饼就不需要。还有,我们这些漂泊的,客居在外的也没有讲究的条件。
小时候,中秋节的头天晚上,母亲会把二毛钱和一斤粮票放在桌上的淘米箩边上,第二天早上我二姐拿了去排队买烧饼。为什么不是我去?因为要找零,钱到我身上就会有很多事情发生了。那时候黄烧饼论副卖,五分钱二两粮票两只。
我们家买三副烧饼是我父亲要多吃一只,他喜欢加吃一只“水晶月饼”。所谓水晶就是月饼里的成分是亮晶晶的白糖腌透的猪板油,以临泽产的最好,吃时要在锅上炕一下。我一点也不喜欢水晶月饼,我们家里其他人也都不喜欢,但不影响我父亲喜欢。
我喜欢大荤的月饼,记得好像当时还有上素和椒盐的什么的,反正品种不多。大荤的月饼里面也有猪板油,但只是小指甲篷那么大的丁儿,夹在热淌淌的黄烧饼里,一口咬下去能够感觉到。有黄烧饼配着,月饼里的黑芝麻、果仁也越发地香了。
黄烧饼夹油条在高邮简称为“烧饼夹油条”,很多人喜欢吃,喷喷香。但我觉得打嘴皮子,还有,一副吃下去腮帮子也疼。干,吃得费劲。
黄烧饼也叫“黄呆子”,呆大概是指这种烧饼不加擦酥,也不加糖或者椒盐,只有死头死脑的干面团子。黄,是在做这种饼时在面上抹一层糖色,再沾上些同样黄的芝麻。芝麻其实不多,“波俏一点的麻子——脸上没几个点。”
就这样呆头呆脑的东西,却是许多离乡的人想的,垂涎的。我有一阵子特别惦念它,想到就要咽一阵子口水。还在QQ里对家乡的朋友说了,朋友体贴我,要把黄烧饼快寄到北京,还说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应该一样的香。我怕麻烦,只得说我的担心:要是这一番折腾又吃不出留念的味道就冲家了,连个想头都没有了。还是回来吃吧。
一个黄烧饼把人这样,可能会有人说我矫情。但我在一篇小说里就写了与黄烧饼有关的:
警察对一个抓回来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连夜审讯,这家伙拒不交代,不好搞刑讯逼供的警察有办法,在早上买回来一大堆黄烧饼和油条,在嫌疑人面前大啖。刚出炉的烧饼那个香啊,穿墙过壁,不用说放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面前了。
嫌疑人咽着口水说:能不能来一副?
警察说:好啊,替你带了,有你的份。还没有到吃饭的钟点,要想现在吃就要把事情说清了。
嫌疑人说:真没有什么,真不是我干的……(说话时眼睛像钉子一样钉在黄烧饼上)
警察不理会嫌疑人了,只顾吃自个的烧饼。一会儿嫌疑人熬不住了,与警察协商:我能不能边吃边交代?警察说:这倒可以。
吃上烧饼夹油条的嫌疑人还真的交代了一些罪行,但他吃完了,过了他的馋瘾以后便又拒不交代了。犯罪分子交代罪行都这样——挤牙膏,不会痛痛快快地说。
要等到第二天对他故技重施时间太久了,吃饱了的警察就美滋滋地喝茶。嫌疑人这时候因为吃了烧饼嘴也干,也想喝水。警察没有为难他,给他喝了个饱。
一会儿事情来了,嫌疑人要出小便,一下子就觉得急。让他受不了的是审讯室外面的自来水龙头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开着,水哗啦啦地在放。
真是条件反射,真是大受刺激。嫌疑人脸都憋紫了:求求你们,快记下我所说的,我什么都告诉你们……
这是一个虚构的情节。哈,中秋节的时候我会想念家乡的圆月,还有家乡的黄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