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木匠老李

2013-11-04 00:00:00    作者:朱禄山    来源:今日高邮

木匠老李今年八十五岁了,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人们都仍尊称他是大师傅、老师傅。

我们这里被人们称为大师傅,这人一定是个技术高超、本领十分了得的手艺人。木匠老李就是一个木工行业中的佼佼者,大师傅名副其实。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在首都北京搞十大建筑,国家从全国各地抽调能工巧匠,木匠老李那时刚过而立之年,高邮全县只去了六个人,老李师傅就在其中。他参加了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建设,对于仿古建筑十分在行。在北京工作了将近一年,1959年底才返回家乡。所以他平时说话中有时会出现一两句普通话。如果他白酒喝多了一点,话中的普通话就会更多。砌房造屋对老李师傅来说,小菜一碟,就不必提了。他特别拿手的是制作大型农具,比如夹风车(制作依靠风力为动力的风车)、穿犁耙(制作牛或人拉的犁和耙)、钉木船(制作木船)。没有图纸,成竹在胸,全凭他一双手,就能制作出结实耐用的农具来。那时我们这一方的大型农具几乎都出自他手。一架风车,大小近百个部件,他师徒俩半个月时间就能制作好。每当试用新风车提水时,他坐在旁边抽烟,让徒弟给每个润滑部位加油,迎风支好大架,把六幅篷布扯开张足,再顺势加点外力帮其转动一下,风车就吱吱呀呀地转动起来,水槽里就源源不断地汲水。每逢这时老李师傅脸上总是露出开心的微笑,晚上结工酒总要喝高一点,这时只有徒弟搀扶他回家,直到将他交给师母方才算完成任务。

制作家具老李师傅也是别具一格,我们这里那时制作家具主要是打八仙桌、堂桌。别的师傅桌面与边框四角都是90度直角拼缝,而老李师傅却是圆角拼缝。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桌面与边框四角用圆角拼接,不能用刨子刨,只能用板凿修凿,其技术要求非一般人能做到。现在的木匠师傅见到当时老李师傅制作的八仙桌,无不赞叹不已,自愧不如。一些小的用品制作,也能看出老李师傅的匠心独到。他曾经给人家制作木板凉枕,是用一块整木板雕刻而成,上面不用一根钉,也不用榫铆,支起来当枕头像英文字母“x”,收起来不用就是重叠在一起的两块板。让人感觉到既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又是一件经济实用的日用品。

老李师傅为人随和,待人宽厚,没有一般手艺人的刻薄刁钻。因此,老李师傅自己无须出门揽生活做,都是人家上门请他做木工活,还要提前预约,否则抽不出身。那时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学、当兵,只有学手艺了。老李师傅名声好,技术高,因而许多人家都三番五次地登门,请求老李师傅收自己的孩子为徒弟。带徒弟一般木匠师傅很乐意的,不但要交给师傅学徒费,学徒期间工钱全归师傅所有。而老李师傅不收学徒费,第一年徒弟不向主家收工钱,第二年只收主家一半工钱,第三年徒弟才算大工,所算工钱,师徒各半。这期间,老李师傅还要为徒弟添置一套工具,满师后归徒弟所有。所以老李师傅带徒弟,收益不多,还要费力费神。再说,同一期间,最多只能有两个徒弟,还要错开带徒,否则这徒弟也带不好。因此每年最多只能带一个徒弟。故不少人家学徒的请求都被老李师傅婉言谢绝了。老李师傅一生带了多少徒弟,没人统计过。只知道他过八十岁生日,光徒弟就坐了满满三大桌。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李师傅一下子沉寂了。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传统大型农具逐渐被淘汰,老李师傅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老李师傅年龄不断增大,不能登高爬低,新式木工工具也不敢使用,工效提不上来,能不冷落吗?平时木工活还要靠他的徒弟们介绍或带着一起做。这多亏了他当年带徒时,为人厚道宽容,才有了今天徒弟们的回报。到了上世纪末,他已是七十大几的老人了,尽管体力、精力还可以,但徒弟们不敢再带他做活了,怕有所闪失,对不起他老人家。他只能为人家做一些无需登高爬低、小修小补的木工活了。

老李师傅一沉寂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去年春天,老李师傅如同枯木逢春,再发新枝,又有了展露拳脚的机会。我们镇有一名姓陈的木匠,十几年前就到上海闯荡,替人家搞装修,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自己开了个装潢公司,成了小老板。这陈老板是老李师傅的徒弟的徒弟,也就是老李师傅的徒孙。去年春在苏州揽到了一个装修项目,维修古园林建筑。工程造价十分可观,利润空间大,但工程技术要求很高,必须修旧如旧,仿古如古,纯榫铆拼接,不得使用一根圆钉、枪钉 。现在的木匠仿古建筑接触得很少,掌握这种技术的也不多。陈老板可急坏了,到哪里找掌握这些技术的师傅呢?赶快打电话向自己的师傅求救。师傅自然想到自己的师傅老李,只有他做过这活,能够领作带班。但考虑到老李师傅已经八十多岁了,肯不肯出远门,能不能重走江湖,心中无底。于是在电话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陈老板听到这一信息,立马驾车连夜赶回家乡,带上两瓶好酒一条香烟,让师傅陪着来请老李师傅。许诺只要老李师傅肯出山,有专人负责老李师傅的生活起居,工地上不要老李师傅动手,只在现场指点,工资高于领班大师傅。老李师傅却说:“谈钱我就不去了,我这么大的年岁,还要钱干什么?”陈老板连忙打招呼:“您老人家这么大岁数,请您出山,辛苦钱还是要给的,不谈工资,不谈工资。”老李师傅说:“只要你们能把我的仿古技术学好,把这门手艺传下来,我就心满意足了。”老李师傅还建议陈老板,工程工期紧,现找的木匠师傅传统木工的基本功差,不一定就能立马干这仿古活,最好请他的一批徒弟来做,他们都有一定的基本功。那陈老板大喜过望,得寸进尺,请老李师傅出面,一下子就请到了七八个老李师傅当年的徒弟,年龄都已超过六十岁,个个都掌握传统木工技艺 。老李师傅到了苏州,有这些徒弟为班底,大家尊重他、崇拜他,听他话,他又有了当年的感觉,晚上总要咪几口酒,嘴中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几句普通话来。在老李师傅的指点下,园林仿古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受到了甲方的赏识和认可。陈老板的公司很快在苏州打出了品牌,项目越做越多,工程越做越大,老李师傅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好像年轻了许多。

老李师傅是个明白人,自己年龄大了,怕拖累人,他想回家休息。可陈老板说什么也不让老李师傅回家,诚心诚意挽留他。说老李师傅是公司的顶梁柱,再留在公司一年半载,等他的徒弟们熟悉了仿古建筑技术,能够挑起大梁,就让老李师傅回家养老。为了让老李师傅安心留在公司,陈老板还派人用车把老李师傅的老伴接到苏州陪伴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