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3-11-01 00:00:00    作者:陈庚林    来源:今日高邮

——我喜爱张元奇先生的老照片

癸巳年七月,虽过立秋,但酷暑不走,其热难耐。双休日早晨,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高邮市文联终身名誉委员张元奇老先生夫妇之邀,我冒酷暑去张老先生住地,与其共同回顾他于上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拍摄的老照片上的地点、人物、时间及所反映的事件。近200张旧照,一张张过目,回忆又把我牵回了所经历的一个个事件,见到了许多早已离世的熟悉的面孔,见后令人感慨!许多记忆都在不断翻动的画面中闪过,大脑像是在穿越时光隧道,忽而阴暗忽而明亮,那些曾经的事历历在目。

照片记载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热火朝天的场景,广袤农村贫下中农战天斗地,修水利,沤改旱,改造低产田。

照片记载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照片记载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里下河人民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的号召,修建淮河入江水道工程。

照片记载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市兴办了一座座工厂,农村中大搞水利方整化,推广农业机械化。

一张张人物照片,每一张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些故事在其中,单看那些黑白岁月,便能体会到曾经。县委书记赤着双脚,手扶插秧机站立田头;水乡儿女在碧波荡漾的河边就着清水汰衣服;曾经的公社党委书记,后分别走上县级领导岗位的老领导,田头会诊秧苗,检测土壤;全国工业学大庆代表、农机具厂厂长传达全国会议精神……时过境迁,才感觉到老照片留下的回想最多。

虽然岁月如歌而过,但那在张元奇先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却使我难以忘却。

时至今日,数码拍照随时随地,网络相册更是铺天盖地,瞬间抓拍,数据线上传,几分钟就OK,懒得去影楼冲洗,更谈不上用影集一张张装进相册了。可这些就像吃快餐一样便捷的网络相册里,还能找到那些老照片的回忆么?还能有几代干部群众共筑的亲情么?

时代在进步,生活变得多元化,我还是热爱张元奇先生的黑白老照片,更愿意和张元奇先生夫妇一起翻着一张张老照片诉说当年。

近日,张元奇先生的老照片在盂城驿景区新扩容的“秦邮会馆”展出,参观者众,甚感欣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