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3 00:00:00 作者:朱禄山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三月初六汤庄庙会上,我在卖花木的摊点上,看到一盆盆景,虽然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榆树,但它的根部却呈“s”形,上部呈螺旋形,虬枝向两个侧面伸展,有蟠龙欲飞之势,形状怪异,十分惹人喜爱。于是我就买了回家,把它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还真为室内增色不少。它既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又陶冶了情操。我对花木盆景是门外汉,只是看了顺眼、喜欢而已。
有朋友来我家玩,欣赏了一番这盆景后,告诉我说,这盆景是典型的扬派盆景。我很是惊讶,只知戏剧有这派那派,这盆景还有派吗?见我对盆景一无所知的样子,朋友于是细细地向我介绍了有关扬派盆景的知识。他说扬派盆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它始于唐代,盛于明清,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受扬州明清时期画风的熏陶,并受古城造园、养花传统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仿效名山大川,借鉴山水名画,方寸之间,意境阔大。造型严谨,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一寸三弯,功在剪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朋友还告诉我,一盆好的盆景,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生命。它之所以令人喜爱,还因为它经受了一段艰难的修练历程。通过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的方式和目标。朋友的一番话,既让我汗颜不已,又让我如醍醐灌顶,一盆盆景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足见我这方面知识的孤陋寡闻!
在朋友介绍之前,我仅把盆景当做一件装饰品,如今再细细品味,盆景也能给予我们人生有启迪作用。盆景有现在这样的英姿,哪知它曾历经多少艰辛,忍受了多少困苦?它从小就在园艺工的精心剪扎绑缚下,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稍有随心所欲,就受到无情的修剪、捆扎,正是有了这种近乎残忍的修练,才有了它今天的英姿。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对子女的培养问题上来,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家庭几乎围绕他们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任性自私。长大后能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吗?如何教育培养他们成人成才,是许多家长烦恼、焦虑、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培养教育子女也要像盆景栽培过程那样,孩子从小要严格要求,不能放任随意,一有不良苗头出现,就要及时给予修正、引导。子女如果既能成人又能成才,那是每一个做家长的希望。但世事不如人意的常有,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如不能成才,但定要成人,这是我们培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因此做家长的要十分注意对孩子进行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教育,要适当地给其创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条件,忍受得住磨难。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当然还要培养他们勤劳节俭的品德,养成负重自强的精神,我想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成人是完全可能的。
如今我更喜欢这盆盆景了,闲暇之余,观赏不必说了,浇水、修剪、整扎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任其生长,还有观赏的价值吗,还能成为盆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