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00:00:00 作者:林华鹏 来源:今日高邮
随供电所职工到一残疾人家里换节能灯泡,此行着实感动了我的心。这份感动不仅是供电职工的服务,更是残疾人的坚韧和乐观。
那天,车开了十分钟到集镇最东侧,因有近一千米的土路,我们只好下车步行。沿途没有人家,荒凉得很。在一个小河边,两间破旧的瓦房呈现眼前,一个老人正蹲身清洗肉鸡,另一个中年人微笑地打着手势,招呼我们进屋。
进了屋,我打了个寒颤。堂屋里支着两个土灶,屋内只有两张年久的木凳,房间里堆放着一些鱼网、篮子等杂物。供电所职工与老人聊起家常,老人说了一句:“政府每年给我们两三千块钱,还是共产党好。”
老人与他的哑巴弟弟相依为命,生活了五六十年。正说着,他的哑巴弟弟将我们拉到门外。他拿起一个树枝,将鸡窝里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公鸡、母鸡捣了出来,还用手指着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鸡,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我猜想,他一定是在向外人“炫耀”他的“富有”。是的,他很富有。
其实,两个残疾兄弟还有着更让人仰视的故事。两个老人,一个不能动,一个不能说,却凭着彼此默契的手足情,用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他们捕鱼、养鸡,经常到集镇上卖鱼虾、卖鸡蛋。他们是怎么从家走到集市的?老人说,哑巴弟弟是推着坐在板车上的他去的。我想,如果是雨天,那个土路一定不好走,说不定板车车轮会粘上泥巴,这时哑巴弟弟会拿着树枝在掏粘在车轮的泥。即使是晴天,他们到集市去赶集该起多早。他们卖完鱼虾和鸡蛋,在回家的路上,脸上一定洋溢着微笑。
想到这,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弥漫在我的胸口,紧揪住我的心。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为之震撼和动容。是这个家庭家徒四壁的贫穷,还是这两位老人直面生活的追求?
也许残疾兄弟曾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公,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忍受,也不得不承受。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凭着一颗感恩的心从容生活,他们是真正的强者。生活中,很多本真的东西会拨动人内心深处那根弦,会让人在不经意间潸然泪下。他们的故事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