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寻找那种声音

2013-12-13 00:00:00    作者:翠屏    来源:今日高邮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找一些词汇,但终因我阅读有限,到现在也没能够贴切地描述那种声音,以及那种声音对我产生的影响。

多年前我在崇明岛过完春节,然后又去了上海,在那儿闲逛逗留了几天,回家时车过江阴才知道苏北刚下了场大雪。路滑,车又出了毛病,开开停停,到我下车的小镇已是夜深人静。

我从车上下来时,虽冰天雪地,但月光尚好。影影绰绰的小镇,不远处的街边有一扇窗还透着灯光,我本能地朝那扇窗走去。这个小镇于我是陌生的,我也无意去敲一个陌生人家的窗户。然而,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孤寂恐惧中,这样的灯光于我是一种凭依。

就在我刚刚走近的时候,我听见了里面传出的声音:“To be or not to be , -- that’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我的整个身心瞬间被这声音住,这种声音,我指的是声音的质,声音的品质,这种声音的质感是坚韧的,是一种饱经苦难、内心仍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声音里有隐忍、不屈、负重、执着……一种信念,一种光亮,一种仿佛来自远古的苍凉气息。

说实在的,其时我的英文水平刚好够我勉强去教初中英语的课程,虽然我平时也读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说诗歌之类的东西,但那时还不知道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是谁。谁在朗诵什么或者表演什么我一点不清楚,但是,那声音,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懂外文,但仍然喜欢听外文歌曲,有的甚至能模仿得很逼真,那是音乐的魔力让人能够越过歌词的屏障让精神随着它的旋律遨游。

那种声音,似乎让我的灵魂随之进入了一种奇异的境界,有一种力量从心头涌起,我的脸颊仿佛有温煦的风吹过,一种明亮的东西在我眼前划过,仿佛于垂死的边缘看见了生的希望……到我的父母走近呼唤我的名字的时候我已是泪流满面。

我是后来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时才知道那人朗诵的是《哈姆雷特》的台词,究竟是什么人有着怎样的经历过往才会在那样的年月那样的雪夜那样偏僻的小镇窗户内朗诵《哈姆雷特》的台词或者就是表演《哈姆雷特》?这一系列的疑问时不时地闪过我的脑海。其实从我听见那个声音的时候起,我就把他的形象想象成我的高中时代的英语老师或者隔壁班的语文老师但又不断地被否定。我的高中时代的英语老师姓张,叫什么名字我们没有同学知道,只知道他是在田间除草时被拉来教课的,说起来真是惭愧,他给我们上课时我们没有一个同学认真地听他讲过课。他满头花发,面色红润,目光总是向下,卑怯而不失尊严。他跟下面听课的同学没有交流,讲起课来像是在演戏,有一种自我陶醉,他根本不管下面看小说做数学闲话聊天的同学,上完课他就走。现在想起来他是那种有着学者风范的教师,只是我们年少无知,把那么好的课白白地错过。他的声音里有一种沉郁而又沧桑的感觉。后来有同学告诉我,他教过我们不久去了西安的一所大学。隔壁班的语文老师是有些精神气质的,我们的语文老师请假的时候他会来给我们代课,据说他是中央美院的,右派,下放来的。我对于中央美院、右派是个什么概念不甚清楚,只是这个老师的课有些特别,他会把汉字画成图形,让你感受汉字之美,让你觉得神奇,让你想要了解更多,一堂课快快乐乐地笑到最后。校长说他课不当课上,而我分明因此爱上了一种文字。他的声音宽而有厚度,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他,也是在我们毕业后不久去了南京。

我后来留意过许多人的声音,迷恋过乔榛、童自荣,他们声音的特质在于给人一种愉悦明快的感受,我听过他们朗诵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但他们的声音过于华丽,没有生死抉择时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担忧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悲愤和焦虑。我后来也听人朗诵过《离骚》,感受到朗诵者眉宇间的冷寂与沉静及对于写作者的崇敬,那种意境那种苍凉更多的是词的魅力,语气里没有我听过的那种声音刚劲与激扬。

我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不经意地看见我的叔公坐在一把藤椅上在暗淡的阳光下安闲地看着一份全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我很惊疑!我学英语的时候有个同学订了份《中国日报》,全班同学轮流着翻看,我那时至多看懂其中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但我知道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我的这位叔公,一个政治犯,从无期徒刑到有期徒刑,从刑满释放到国家赔偿,从人生的辉煌跌入到人生的末端,他的际遇与沧桑是足以能够发出那样的声音的。看着他满壁的中英文书籍,我想确认一下我一直在找寻的答案,然而很快我还是明白了我于那个雪夜在那个窗下徘徊的时候,他还在甘肃荒漠中的监狱里。是什么支撑他度过了那样苦难的岁月?我忽然想到也许那位雪夜朗诵者我的老师们我的叔公他们都曾饰演过“哈姆雷特”,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光辉的形象,正是因为“哈姆雷特”光辉,使得他们的内心强大光亮。

我后来也收集过一些经典朗诵,有些声音让我沉醉在山林海滨奇景梦幻里,有些声音让我漫游于云霞虹霓苍山暮雪中。从这些声音里感受到欢乐喜悦和慰藉,有一种超脱和泰然。有些声音也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做高山仰止、气贯长虹。我后来也看过一些舞台剧,从影视网络中看过一些朗诵,有些声音终觉得脱不了故弄造作浮靡夸饰,根本没有那种能够穿透灵魂启发心智的东西。

我的不算短暂的人生中也遇到过一些人的声音,这些声音戕杀我们的自信和尊严,让我们悲观绝望让我们忧心让我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又总是在那样的时刻,我的耳际就会响起那种声音,“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随之会有一种暖流漫过我的身心。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