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观影琐忆

2013-12-10 00:00:00    作者:吴继原    来源:今日高邮

现在坐在家里面,打开数字电视,央视电影频道里的电影一天可以看多部。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购置数字电视点播频道,想看的电影大片随时可点可看。

如今想起小时候自己看电影的一些旧事,还真觉得有趣。

记得刚上幼儿园时,放露天电影得看老天行事,镇电影放映队一个多月才巡回到村里放一场露天电影。到村放映前一天,我便会从村喇叭里听到相关信息。为此,我会兴奋得一夜睡不好觉,并且觉得次日白天过得非常漫长。到了傍晚一放学,回家胡乱吃点东西,我便会缠着大人扛着一条大凳飞也似地往放映地点——村学校操场赶。一来早早抢好前边位置便于观看,二来先睹放映师傅倒放前一天放过的电影胶片为快。时不时还会将手放在调试着的放映幻灯镜头前,让自己小手的影子闪现在刚架设的大屏幕上,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时电影黑白片战争题材居多,什么《地雷战》《地道战》《大渡河》《鸡毛信》《英雄儿女》《苦菜花》等,也有少量剧情片,如《白毛女》《天仙配》《牛郎织女》等,迄今我对片名记忆犹新仍可说出一大串。其实对于孩提时的我而言,电影的故事情节我倒看不懂,只知道打仗的场面好玩,反正好人是端庄威武,坏人是尖嘴猴腮。尤其是战争电影结局都是好人战胜坏人。

后来,我随异地任教的父亲住校读小学。每当晚上那里或邻村有露天电影,我会一场不漏。什么《吉鸿昌》《永不消逝的电波》《神秘的大佛》《刘三姐》等,看得真过瘾。以至于渐渐地从影片一开始的“八一”“北京”“上海”等电影制片厂名称中,我就能猜出电影的题材。比如影片一开始显示八一制片厂,荧幕上就会出现闪闪的红五星或者几位战士威武的形象,这不用说,肯定是战争题材的影片。记得有一次去较远的种子场看露天电影,电影放到一半,突遇雷阵雨电影不得不提前散场,由于路途远,往回赶时我们被淋成了“落汤鸡”……

进入镇初中后,学校附近就是电影院,老师隔月会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回来后则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作文。由于怕写作文,我与不少同学一样似乎对电影兴趣减了半截……

然而遇到好的电影,我则会“偷”着去看。一次,电影院预告星期天放《少林寺》,听同学私下议论,这部影片很好看,不仅是彩色的,而且还是功夫片。要到影院看电影必须得有钱,虽然当时一张电影票只要八分钱,但怕被家长知道,故未向他们提及。为了筹资看电影,放学后,我跟几个伙伴去附近的工厂垃圾堆上捡废铁片、碎包装盒,拿到收购站一卖就是钱。很快,我便筹足钱买到了电影票。

那天,我买的电影票是下午一点的,影片中少林小子除暴安良,功夫了得,看过一遍后我意犹未尽,很想再看一遍,好在接下来的三点还有一场。若再买电影票,同来的几个小伙伴包括我身上的钱已没有。若等到村里放露天电影,这片子不知要等到何时。私下里一商议,大家决定“偷”着看。于是,在电影散场前,我和几个小伙伴事先学着游击战争影片中的动作分散隐藏,有的躲在影院厕所里,有的藏在影院荧屏后边,有的则猫在影院内里的灶间。好在清场时,影院工作人员也没那么认真,大家大气不敢出,都有惊无险蒙混过了关。当我与其他几个小伙伴会师再看电影《少林寺》时,大家别提多开心了,因为这是“偷”来的。

当然,后来有人如法炮制“偷”看电影,次数多了自然被发现,其结果是告知校方,通知家长,责令写检查书,罚款……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电视在乡村逐渐出现、普及,诸如《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每次放假,我则会聚到有电视的邻居家中对《聪明的一休》《猫和老鼠》等少儿动画片一饱眼福。当然,到村头看露天电影和到影院看电影仍是我的最爱,但次数明显减少。那时,我发现到影院看电影的多为谈恋爱的,或者请客交际的。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家买了大彩电,高中繁重的学习之余,每个周日我会呆在家里看电视放松放松,露天电影、影院电影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再后来,我毕业找到了工作,家里也装上了有线电视,央视电影频道里的影片多得不得了。每晚,我会一连看上两部影片。现在,数字电视普及了,想看什么影片,摇控器轻轻一按,轻松搞定……

别了,露天电影;别了,影院电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