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永远的铃声

2013-11-18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在村上上小学,学校条件简陋得一塌糊涂。学桌凳都要学生自带,一块木质黑板,黑漆斑驳,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裸露。用于作息时间的信号,起初是口哨,凭借“嘟嘟嘟”的声音上下课。

村子虽小,但下了课,孩子们就像飞出笼子的鸟儿,在村街上四处撒欢,有的躲到人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的到村子后河边打水漂;有的到村西去爬树……口哨的哨声虽清脆,孩子们走得远了,难免听不到,迟到、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校长就在班上发狠,并且布下学校周围的警戒线,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谁越过警戒线一步,将要受到最严重的惩罚。所谓校长,其实就是一人而已,有的家长就说起了顺口溜:“校长兼教工,烧火带剥葱。”

后来,不知谁的主意,半截犁铧挂在教师办公室兼宿舍的门口,校长用铁条敲击犁铧,犁铧发出嗡嗡的声音,作为上下课的信号,这声音传得很远,孩子们听到这声音,像野马似地向教室奔去。

走出村小到镇上上初中,教师办公室前竖一根高高的毛竹竿子,顶端系一个铁制的铃铛,缀下一条长长的绳子,老教工走到竿子下面拽绳子,铃铛就发出当当的声音,作为作息时间的信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刚做教师是到一个村小代课。那个村小,在两个村落交界处,远离人家,两三名教师,几十个学生,以摇手铃为作息信号。抓住手铃的把柄,用力摇,中央的铃铛向四壁撞击,发出声音。

后来到镇中心初中教学,学校院子里照例有一个高高的竿子,上面挂着铃铛,但每幢教室屋山头安有电铃,平时用电铃,停电时门卫就拽绳子打铃。

随着学校音响设备的添置,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都安上了小喇叭,操场、宿舍等区域安上大喇叭,在主机上设定程序,上课、下课、做操、活动等都以放音乐为信号,音乐信号没有铃铛声的单调,没有电铃声的急促,给人以舒缓愉悦的感觉,师生们高兴地称为“彩铃”。竿子上的铃铛、屋山头的电铃长期地闭口了,孤寂地度着岁月,锈迹斑斑,真的老态龙钟了。

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小镇初中走过了五十年的漫漫岁月,完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使命,如今办学的所在已成为一家私营企业,铃声在那里成为“绝响”。

光阴荏苒,年华易逝。走过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如今我也退休在家,虽没有铃声 “乱耳”,教科书、作业本“劳形”,但清闲得让人心慌。我多想再听到那熟悉的铃声,哪怕是半截犁铧发出的叮叮声;我多想再踩着轻音乐的旋律身入教室,笑吟吟地面对黑压压的学子,开启知识的闸门……时光无情,过去的一切只能在睡梦中再现。

为了未来的教育梦,珍惜吧,后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