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3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每逢春节来临,我就会想起刚跨进军营时,新兵连食堂墙壁上张贴的一张红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周食谱,菜肴:土豆丝炒青椒、土豆丝炒肉丝、红烧土豆块、白菜炒大蒜、胡萝卜片炒粉条、手抓羊肉;主食:馒头、花卷、面条,外加白菜豆腐汤。就是没有白米饭。当时部队伙食很简单,以馒头面食为主,一日三餐,除了早餐蒸馒头、小米稀饭外,中晚餐不是馒头就是花卷,要么就是面条,轮番调剂。
我们那批新兵来自两个省份,陕西和江苏,陕西兵爱吃面食,喜吃麻、辣、咸、酸,视面食为主食,而我们江苏兵爱食大米,喜欢甜清淡口味,唯大米是主食。尽管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几毛钱一天生活费,部队为了改善大家的伙食也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适时调整食谱,尽量照顾到不同省份人员的口味和生活习惯。我们江苏这批新兵都能体量到部队的苦衷,部队所在地大米很紧缺,有钱市面上也买不到,只有等到过节,部队打通地方粮食部门关系才能买上些大米,我们只有等到那时才能吃上半饥半饱的白米饭。
记得1973年在部队过第一个春节,初一中午,新兵连首长为我们聚餐,聚餐前负责伙食的连队事务长说道:“为了辞旧迎新节俭过大年,为了节日期间让大家吃饱吃好不想家,经连队经委会研究,在平时食谱基础上,每顿增加几盘菜,也考虑到江苏兵爱吃大米的生活习惯,特蒸了几盆大米饭,还有钢丝面。钢丝面是炊事人员精心制作的,数量不多,希望大家谦让,匀着吃。”事务长话音一落我们都沸腾起来了,这下可好了,有白米饭吃了,好好填一下肚子。钢丝面是什么原料做的,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很期待。
部队集中吃饭都必须列队前往,按个头高低前后顺序排队,陕西兵不愧是西北汉子,个子高体型粗放,几盆白米饭,全被排在前头的陕西兵给瓜分掉了,而我们江苏兵长得比较匀称,小巧玲珑,轮到我们时,笼上只剩下馒头、花卷和钢丝面,没有米饭。但饭还是要吃的,不能拿肚子开玩笑,躺在蒸笼上的钢丝面黄灿灿、油汪汪、香喷喷、热腾腾的,看上去很诱人,江苏兵都想尝个鲜,不问三七二十一,每人装满一大碗。因第一次吃钢丝面,一口两口大口吃大口咽感觉还不错,三口四口细品细尝就不好吃了,嚼在嘴里发苦,咽下去还刺嗓子,吃多了难消化,那次有不少人吃完钢丝面,感觉口干腹胀,胃发酸,许多人忍受疼痛找连队卫生员拿消化解痛药(酵母片)。
后来听老兵讲,钢丝面是玉米粉用压面机制作而成的,它中看不中吃,一顿不能多吃,要少食细嚼慢咽,钢丝面不能放在沸腾的开水锅里煮,时间短煮不熟,时间长易烂,只有放在蒸笼里蒸,蒸之前在表面刷一层薄薄的食用油,先用旺火蒸,再用中火小火慢慢悠,启笼时要乘热吃,时间长了就发硬难吃,难怪第一次吃它肚子咕噜食胀的。
现在我也只能在记忆里回想钢丝面的味道,虽说不是太好吃,但那里面却饱含了我在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偶尔回想起来,总觉得回味无穷,真想再吃一次钢丝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