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1 00:00:00 作者:庞博 来源:今日高邮
儿时每个暖暖的午后,我依偎在爸爸身旁,用稚嫩的童音读着名家的散文。梁实秋的《雅舍》,巴金的《怀念萧珊》,那一行行至真至善的文字,连同南窗倾泻进来的一抹阳光,荡漾起小小心灵对文学之美最初的觉醒。看着落花,流星或萤火,我知道,大凡美的都没有家。谁见过人蓄养的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向晚时分,对着稀疏细雨,看着晚饭花,凉意暗暗地从草丛里生了出来,想到又过了一天年纪,竟也感到一淡淡的惆怅,有点寂寞,白菊花一样的寂寞。
和美安详的小知识分子家庭,一墙落落大满的书柜,淡泊宁静的父亲母亲,给予小小的我太多文化的浸淫。青灯黄卷冷板凳的日子,似乎从三四年级就开始了。闲暇觅伴书为上。唐诗宋词,中外名著,那一本本砖块厚的书,堆砌起我优哉游哉的童年。那时候不懂得提要钩玄,也不懂深究要旨,但既然洋洋洒洒名篇大作都曾过眼,腹中有了些笔墨,写文章总比别的孩子开阔灵动,时而会受到老师的赞扬。小小年纪,我的为人为文业已染上些书生狂气。
我就读的初中赞化学校是汪曾祺的母校。校刊《晚饭花》的编辑老师是个极有风骨又极惜才的文人。初一入学不久,就着我投递校刊的一沓稿子,他亲自找上门,收我为徒。他给我列了长长的书单嘱咐我挨个读;他在校长主任面前夸我的文章有沈从文的遗风,好好发展将来是个“女汪曾祺”;他将我的文章发表在校刊头条后,声色俱厉地骂我一两节课;却又在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时拍拍我的肩,我泪眼朦胧中读出他作为温柔长者的殷切期望;我文章获全国大奖或在省级杂志发表了,他欣喜之余一笔一划给我写信;他带我回家,破例借书我看,《庚辰本红楼梦》《世说新语》等等,都是他送给我的;我来读大学前去报社看望他,他高兴,拎了两壶好酒,请我连同我父母吃饭……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受到一方长者如此恩宠,让我不得不为他好好读书。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作为我的座右铭甚至信仰,支撑着我终日乾乾,孜孜以求。进入大学,五花八门的课程五光十色的都市都一度让我迷茫而无措。所幸,当我空虚无助的时候,我总会记得进校时许给图书馆的诺言:北馆为家。我把这四字写在日记的扉页,每日翻起,犹如暮鼓晨钟,时时警醒。
大一时独独坐在图书馆一隅,往往听见青年广场热闹纷呈的歌声笑声。热火朝天的活动张扬着青春风采,而未在社团找到皈依的我,只有甘于寂寞,坐在图书馆的冷板凳上。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两年以来我能隐忍下冗长的寂寞,在浩瀚的书海里蜗行摸索,倦怠时咬咬牙不改其乐,皆缘我于北馆的书中受益太多。
且说书教会我的第一点即是真诚。我以为这是为人处世最最基础也是最最重要的原则。古时的杜甫白居易,近代的林语堂傅雷,无一不在强调真诚二字。“不能感人,皆诚之未至”,为文当“修辞立其诚”,为人更当蔼然,能涵容万物。看,这种率性,追溯上去竟是《大学》《中庸》就强调的“诚者,物之终始”“至诚不息”!这种温柔敦厚的作风,不亦是道家所谓“与物为春”么?《幽梦影》所谓“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今译不正是“对待同志应当像春天般温暖”么?纵横捭阖拉出一张知识的经纬,网罗天下古今名家呼之即来,如此读书,不亦快哉!
且说书教会我用心去看山川天地。从悠悠诗经一曲《溱洧》起兴,迢迢春水便绵延着千古不断的情语。汉魏《古诗十九首》缘景即诗,如“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又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南朝纷乱过后,“老庄告退,山水方滋”,一代山水田园诗又兴起了。至唐宋,《赤壁赋》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正是先哲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么?南怀瑾等大师讲学也多形诸山川:“道的妙用在于谦冲不已,犹如来自山长水远处的流泉……”文人有时是史学家,有时是哲学家,有时更是圣人。不拘说什么,他们都能凭一支生花妙笔委曲道来。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推敲再三,反复把玩,却只能以一句“诗无达诂”抱憾收尾。文辞之美却能余音绕梁,挥之不去。恰如后世的散曲,吟唱着山水连同一抹古今相通的春愁离恨 “满城烟雨月微茫,人倚兰舟唱,曾忆相逢若耶上,美人笑唱,莲花相似,情断藕丝长”……古今至文遥相呼应,歌咏着亘古不老的话题。透过文字,我踏遍山川;读懂山川,景中含情;溯流而上,竟能追溯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道”!原来,文学从来不止是文学。
中庭月下,寂寞书斋。读书之星评选中,我的借阅次数高居榜首,一纸证书酬我北馆为家的辛酸冷暖。而今我也大三了。专业学习,天台读书会的负责统筹以及其余社团工作,连同大学还未能实现的理想……事情一摞一摞等着我。日复一日的忙乱,使得我如同苦行僧一样在阴冷的北馆一隅呵气暖手焐着冷板凳的时光渐渐少了。
于是,我把诗集塞在包里。诗的短小精干言浅意深,可以点缀我的琐碎时间。下课时翻上两行,写作业累了翻两行,等待餐饭诗看两行。陆放翁不是说“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么?为何不让这些美妙的诗句渗透你每日边角废料的时光?当你总在春意盎然的校园里,看着四下青葱的绿意,难道你不想温习“迈迈时运,穆穆良朝”的古风,感受青青子衿的满腔豪气?即便秋去冬来,北风肃杀,倘遇二三知己,备四五小菜,你岂能不想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快意?
我把散文放在案头。散文要细品。最好佐以一盏孤灯,一壶香茗。唐宋八大家的煌煌文章,现当代散文家的小品随笔,都是上好的读资。“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唯有散文,真真切切让你与那高高在上的文坛泰斗促膝谈心,他如兄如友,谆谆地教导你为人处世的道理。唯有散文,散发着最理性的哲思,让你看清文人的风骨,让你见贤思齐,修养心性,一直追溯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浩然之气。
我把小说存于手机。有声读物充斥着网络,各种软件也提供着各类书籍。当你兀自赶路或候车等地铁,当你预备远行开始漫漫旅途时,不妨先备好几本有声读物。小说不似佶屈聱牙的古文,非得看见字面不可。大多只消耳朵听听便明白。我是懒人,懒人爱听书。诸如《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这些浩瀚长篇,我都是一集一集地听完。当朗诵者读到感情至深处,我微阖的双眼里也会溢出几滴泪。有了小说,有了跌宕起伏的情结,有了鲜活跳脱的人物,一个人的时光也不在孤单。
我一直相信文字有灵性。我相信文字的美妙可以荡涤尘世,教化人心,润饰人格。倘若人人都看些诗书,唤起人心深处的本善,学会真诚待人,涵容处世,想必这凛凛岁暮冽冽寒冬也会盈溢着人性的温暖的。而人世间再添多少爱与温暖都不嫌多的。
读书吧。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总比不读强。
记得,读一本小书,同时读一本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