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7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在古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刻写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新年伊始,高邮跑步协会近百名跑步爱好者以跑步15公里的方式迎来了新的一年。跑步从小众运动变为城市里许多人热衷的运动,它犹如一夜吹来的春风,瞬间吹遍祖国大地。你看,清晨、傍晚,邮城的大街小巷突然多了不少戴着耳机、沉默慢跑的身影,广场、风景带不乏中老年人跑步的踪迹,体育场、运河堤等场所更是跑步者的最佳选择。与之伴随的,是各大马拉松赛事的突然火爆,上海、北京、广州、厦门、兰州、郑州……网络报名堪比购物“秒杀”,现场通宵排队的热闹景象与春运别无二致。跑步热,跑步火,马拉松赛事多,马拉松赛事爆,跑步这项最简单的运动如燎原烈火席卷全国。
漫无目的地奔跑,风声从耳边掠过,脚步渐渐开始沉重,心情却慢慢舒朗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将跑步定义为自我“禅心”的一种修炼。穿上跑鞋,套上T恤,系紧短裤奔跑。在跑步者看来,跑步是一件有规律且必须做的事情,也成了许多人刻板的生活方式,更变成一种多元化的社交手段。“昨天你跑了吗?”这已成了跑友之间的问候语之一。有人在约跑中找到了生意伙伴,有人在约跑中找到了友谊甚或是爱情,但更多的人,在约跑中有了“找到组织”的温暖感。
跑步,虽是最简便的运动方式,但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且贵在坚持,切不可兴头来了戆跑,跑步能力的提高,决定于日积月累的坚持;能否参加马拉松赛事,决定于循序渐进的沉淀。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认为是一项“遭罪”的运动。42公里195米,不可思议的长度,即使半程,也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然而,如今几乎在每个周末都有马拉松选手在丈量着中国的城市。马拉松曾是衡量跑者极限能力的尺子,如今成了衡量中国城市够不够现代化、会不会展现自己的尺子。面对迅雷不及掩耳的“跑势”,许多人感到困惑。其实,你跑了就懂。一双合脚的跑鞋,一身轻便的服装,最基本的配置,带来最大的乐趣。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跑步成为一种健康方式和社交手段,对于跑步者而言,这世界的诸多美好,跑了就好,跑了就懂。
在高邮,也有这么一群人,对于这“遭罪”的事乐此不疲。他们开车、乘车,甚至打个“飞的”去比赛,这种在外人看来近乎奢侈的举动却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一选择。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选择性地去参加,一年参加若干次马拉松赛事对于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2010年北京马拉松的恶劣天气,2012年上海马拉松寒冷的阴雨,2013郑州马拉松的太阳暴晒,丝毫没有削弱马拉松参赛选手的征服意志。
体育,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马拉松赛事更是一道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许多城市的马拉松赛事,都力求将其最好最美的路线向世界展示。体育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着,马拉松赛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上海马拉松赛道集中了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积淀,厦门马拉松赛道的大海、蓝天、白云,扬州马拉松沿途“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历史遗迹……参赛者用自己的脚丈量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厚重与繁荣,心中油然充满着自豪与愉悦,仿佛这不是一场考验人意志与体能极限的比赛,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快速集体观摩。
都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参赛者而言,那个说走就走的理由就是马拉松。去不同的地方参赛,认识不同的跑友,增进跑步协会、跑友之间的友谊,这让跑步本身变得更有趣。
体育比赛历来是城市的名片,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马拉松运动因其特殊的魅力成为田径运动中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今天的城市马拉松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由于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存在差异,各城市马拉松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正如高邮跑步协会会长尤泽勇所说:“高邮大运河马拉松是草根跑友们的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金标扬马的一个有力补充。今后一提到高邮,不仅有咸鸭蛋,有汪曾祺,还有我们的高邮马拉松。”相信高邮大运河马拉松也必将成为高邮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