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7 00:00:00 作者: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听说,老家新农村土地复垦了,旧貌变新颜,真的很高兴,盼星星、盼月亮,盼了20年,这个愿望不经意间变成了现实。可又听说,家乡的沟头消失了……
小时候,伴随着潺潺流水长大,徜徉在弯弯曲曲的沟头、坎坎坷坷的堤岸,春天赏景、夏天避暑、秋天捕鱼、冬天清淤。多少年过去了,草房取代了瓦房,瓦房翻建成楼房,那沟、那堤依然如故,富庶的人们悠然自得,俨然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天刚蒙蒙亮,寂静的村庄便繁忙起来,人们从沟头挑水盛满家中的水缸,然后陆续到码头上淘米做早饭,总之,一天的希望从沟头开始。中午,人们干活回家搭上毛巾下河边洗把脸,淘米、洗菜,许多人还习惯捧着饭碗,蹲在河边边吃边聊,大热天还会在河边树荫下铺一块凉席睡午觉。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码头边乘凉,听年长者讲故事,大家丝毫没有倦意,直到家里人再三催促,才很不情愿地各自回家休息,此时沟头显得更加安静,它在默默期待着第二天的热闹场面。
最热闹的场面莫过于“干塘”,“干塘”比春节还要有趣。几个人把机器、水泵架好,留下一个人照看现场,其他的人就到附近人家打牌,只需一天时间,沟头里的水便抽干了。负责抽水的几个人开始下塘抓鱼,沟渠上围着一群刚放假的孩子,看到窜来窜去的大鱼,一个劲地喊,生怕鱼跑了似的。心急的孩子甚至还会自己下塘,弄得身上到处都是泥巴,明知晚上要挨打,还是贪图一时快乐变得奋不顾身。分鱼了,鲤鱼、青鱼、扁鱼、鲫鱼、鲶鱼一摊又一摊,还有泥鳅和黄鳝,大家有提竹篮的、拿口袋的、用水桶的,还有用箩筐的,嘻嘻哈哈的片刻工夫,满载而归。人们对分得的泥鳅、河蚌最不喜欢了,全部喂鸭子,家乡的鸭子又肥又大,我想,这或许是高邮鸭出名的真正原因吧。
“干塘”不是为了抓鱼分鱼,而是为了清除河道及两侧的淤泥。沟头清淤是件苦差事,村庄的人们并不怕苦,也不怕累,他们年复一年地从事这项工作,当别人抱怨河道变窄、河床变高、河水变脏的时候,家乡还是“青山绿水”“碧水蓝天”。因为,我们的沟头还是那么宽、那么深、那么净。
多少年来,我们因为沟头而变得环境优美,沟头因为我们而变得清新自然。如今没有了沟头,“挑水做饭、纳凉聊天、游泳嬉戏,取鱼摸虾”只能成为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