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戴口罩

2014-01-13 00:00:00    作者:蒙 龙    来源:今日高邮

在我很小的时候,村上来了几位上海、成都的小伙子。他们的祖上也是这个村上的,后来分别到了上海等大城市讨生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他们应该到新疆、甘肃等边远地区,但据说当时有一个政策,可以投奔亲戚,于是,他们回到了祖籍。

我的印象里,他们皮肤白嫩,说话好听,而且穿着与我们完全不同。夏天,大家到河里洗澡,土生土长的,不管年龄大小,或脱得精光,或穿着随身裤头子(短裤),他们有专门的裤子,是那种很小很小、呈三角形的,他们说,叫做三角裤。大人说,丑死了,丫在裤裆里。看归看,说归说,他们照穿,村里也没有人学着穿,那时,缝纫店不会做,妇女们更不会缝了。

冬天,他们除了穿毛线衣,戴手套,嘴上还多了一块用纱布做成的方块儿。那叫口罩。我是多年后在兴化人民医院服侍姐夫的时候,看到医生戴过。农民哪有人戴呀,一般人也不戴。他们戴,一出门就戴,说是防冻防风寒。学校里少数几位来自城市的女教师也戴。在我的眼里,那口罩戴在脸上很好看,也很神秘,只看到两只眼睛,整个嘴巴被遮起来了。

直到几年后,我们村上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个年轻人组成了一支文娱宣传队,外出演出的时候,不仅穿毛领大衣,还戴口罩,一时成为一道风景。一些外村农民还以为我们是知青。我们很风光,也很得意。

戴口罩似乎是一种时尚。

外出工作的几十年,我从未戴过口罩,室内工作时间长,有什么必要戴口罩呢。

有一年夏天出差到北京,看到路上不少行人戴口罩,我感到不可思议,大夏天戴个口罩,不闷死才怪。向北京的朋友了解,他们说,北京的风沙大,而且车多饭店多,空气浑浊,戴个口罩可以过滤过滤。大夏天戴口罩已经与我小时候戴口罩的作用截然不同了。

突然,有一天发现,小城上戴口罩的也渐渐多起来,我不知所以。女儿出门就戴口罩。我说,你烦不烦啊。女儿说,戴上口罩起码挡住点灰尘和一些有害微粒。

我始终没有戴口罩,但我留心观察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确实,蓝天白云越来越少了,昏沉沉灰蒙蒙的天气越来越多了。如果仅仅是微粒,兴许戴个口罩还有点用处,但有害气体能挡在口罩之外吗?女儿说,可以,现在口罩在制作时加入活性炭成分。我只能听之一笑,女儿太天真了,整个空气都是有毒的,活性炭能起作用吗,再说,人也不能时时刻刻戴口罩,包括吃饭睡觉,那不是要装进套子了吗,人还不得死啊。

有一位老板脑子活,反应快,他从纯净水的生产中得到启发,开始尝试罐装纯净空气,从深山老林里总装出(用什么载体装的,不得而知)新鲜纯净空气,然后到城市里罐装出售,一时生意不错。

纯净水的源头是自然水,纯净空气的源头当然也是自然空气。罐装纯净空气,作为尝试或者作为游戏可以,但作为日常用品,实在是匪夷所思了。空气是流通的,今天的深山老林或许还有新鲜纯净空气,难保明天不被污染。再说,罐装空气其售价岂是普通百姓能够消受的,而又有谁不需要纯净空气能生存下来呢?

小时候不知空气为何物,我敢说农村里绝大多数人都不知空气为何物,只知道呼呼吸吸。那时候天空是透明的,极目四野也看不到点点的灰尘与杂质,一缕缕炊烟升上天空,很快就消解了。秋天有雾,有时浓得像一团团棉絮,随风翻滚,太阳一出来,雾就散了,晴空万里。意境挺美。

现在不仅有雾,还有霾。这霾是什么呢?霾虽是雨字头,但与水却没有太大关系,大多是由烟、尘以及不明物混合而成的浑浊现象。

这样说来,戴口罩有用吗?说戴口罩能对付雾霾也只能是自我安慰,说得严重些是自欺欺人。

要净化空气,让人不至于因为空气稀缺、空气肮脏而窒息,必须从源头上做起。北京想起一个办法,用人工降雨清除雾霾,效果不错。但延伸开去想一想,是不是可以天天用人工降雨,是不是任何区域都采用人工降雨,与其将好不容易赚到的钱用在人工降雨上,还不如不赚钱省心。

对付雾霾,其实方法很简单。雾霾大多是人作践出来的,还得从人的行为上下功夫,少开点车,少建些房,少拆点旧,不发展污染产业,可能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何必做一些诸如罐装空气、人工降雨等等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事呢。

公元4世纪的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记载了商人对中国的描述:“赛里斯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献第一次将中国叫做“赛里斯”(Seres),本意是蚕与丝,就是蚕丝之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赛里斯人完全不懂得进行战争和使用武器,最喜欢安静地修身养性,所以他们是最容易和睦相处的邻居。在他们那里,晴空万里,皓月明朗,气候温和宜人,即使刮风也不是凛冽的寒风,而是和煦的微风。”

我想,那时的人肯定不知道口罩为何物,更不会弄一块布严严实实地遮在嘴上。

我向往那时的风物。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梦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