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2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江淮一带有一句俗话叫“肉 油”。肉 油有简单马虎、虚假哄骗、应付了事等意思。一块面饼放在油锅里炸一下,需要的食油量当然不少。如果用一块熟的肥肉在面饼上 一 ,从表面上看面饼油光光的,而里面却没有油。肉 油的面饼比起放在油锅里炸一炸的面饼,自然不脆又不酥,口感不佳,表面上油光光的,是会诱惑人、欺骗人的。
冬季到了,当今的不少青年人以有一件皮大衣为时髦。龚女士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同一科的姑娘、女士都买了1件价格不菲的皮大衣,穿到身上清爽、大方、气派。龚女士手头并不宽裕,丈夫赌博欠了不少债,儿子上了个“三本”大学,需要用钱。同一科的女性都有皮大衣了,唯独她没有,觉得有些寒碜,她在工作上是个要强不甘示弱的人。一个休息日,龚女士咬咬牙来到了皮草行。见到一件用黑色小块皮拼起来的外套,穿起来很抱身,长短、大小都合适。龚女士买衣服有四步经:一看色彩,二看款式,三看质量,四看价格。服务员将那件外套夸得好极了,穿在龚女士身上也好极了,说得天花乱坠,口冒白沫。龚女士心中有个疑团:这一块一块小皮的质量如何,是不是边角料、下脚料?服务员保证,决不是边角料、下脚料,而是由一块上等的牛皮特地裁成若干小块再缝制的,是受大和尚百衲衣的启迪而设计的新式样。最后谈价钱了。标价2800元。龚女士也是买衣服讨价还价的和行家里手,来个对折拦腰砍:400元。那服务员也是搞推销的老手,听此价格一点不生气,始终面带微笑,话无高声,同龚女士死缠活磨,你添她降地磨蹭了好久,那服务员说:您不买也不要紧,生意不成仁义在,我又结识了一位老大姐。最后以450元成交。
第二天,龚女士穿了新买的皮外套上班了,同科的人都夸她这件皮外套买得好,穿在身上年轻了不少,风光了许多;龚女士的心里美滋滋的。
过了几天,龚女士发现肩膀的接头处脱绽了,她不声不响地自个儿缝了几针。再过几天,脱绽的地方多了起来,这里才缝好,那里又新绽开了。她找了一位皮匠师傅看看,那师傅说:是边角料缝制的,而且针钱又不密不牢。龚女士暗地里恨恨地说:真是肉 油!从此,龚女士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皮外套。
小戚家附近新开了一家饭店。才开张时,菜肴量多、味好,价格也比周围的饭店公道,所以生意很好。要在那家饭店请客,必须事先预订,有时提前预订也订不到了。那家饭店开张一个多月后,菜肴的质量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菜肴的价格虽没有上涨,但操作程序简化了,量少了,味道也不鲜美了,小戚同几位食客议论道:肉 油了,肉 油了!有一位食客说得好:生意越好越要珍惜,信誉得来不容易,决不能麻痹大意肉 油。
镇江、扬州、泰州一带“肉 油”的“肉”的读音与当地读“六”的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