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黄山写意

2013-12-26 00:00:00    作者:杨国华    来源:今日高邮

那日,我们的旅游大巴,摇摇晃晃了一天,在黄昏的时候,到达了黄山市,在黄山宾馆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便在导游的带领之下由前面徒步登山。

从温泉出发,经慈光阁,过半山寺,一路徜徉,只见雾气缭绕,时聚时散。当来到天都峰下的时候,云开雾散,灿烂的朝阳露出了它喜悦的笑脸,远处的山们如同刚出浴的美人周身蒸发着氤氲的雾气。天都峰直逼九霄,那种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大气磅礴的雄伟壮丽景象真的令我们叹为观止。导游说:天都峰与莲花峰、光明顶并为黄山三大主峰。登峰梯道约有3里长,有1564级台阶、194个石栏杆和600米铁索。为了实行对黄山旅游资源巧妙开发和有效保护,近年来,每年只有两个主峰对游客开放。今年恰巧实行对天都峰的保护,所以,你们只能望峰兴叹了。在遗憾之余,我仰望其石阶,真的犹如巨蟒匍匐山峦逶迤曲折,又好似云梯从天而降随风摇摆,让人望而却步,扪心背寒。有几个游客,可能是散客吧,他们也许不知道黄山旅游管理有禁登的规定,竟然已经攀爬到半山腰,在那飘渺的云梯上,一个接着一个像是粘在云梯上的竹节虫,身形一弓一弓地艰难攀登。我在惊悸中,既羡慕,又嫉妒,更赞叹。

在前行中,导游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尽管如此,我的视线还是时刻被周遭的美景所吸引:危岩立壁,峻岭入云,幽篁参天,苍松夹道,鸟鸣林海,蝉吟树间。移步换景,变幻万端。没机会上天都峰,我们转向了另一条登山路线,拾级而上一直爬到了一线天的门口。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偌大的山峰被神工鬼斧切开一个细长的口子,在两个峭壁中,那口子长长的,窄窄的,幽幽的,在狭窄的地方,你还得侧着身子才能通行。和高耸的峭壁相比,我感觉我们的游客如蚁排衙一般。举头向上看,万仞之上,漏出一线光明,蓝蓝的天也只是那么一条,那么一罅。但就是这一线光明召唤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精神抖擞地奋然前行。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也是从温泉到光明顶的必经之路。对于玉屏峰,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这样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徐霞客的描述,说出了我们每个游客想说而说不出说不好的心里话。我们在玉屏楼摄像、小憩之后,又接着去了另一个景点,特地去观松。在黄山,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说。奇松与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四绝”。游黄山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黄山松的祖先是油松,其树种可能是凭借风力和鸟类为媒引到山上的,由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异形成了它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干曲虬枝、苍翠挺拔等特点。黄山松以顽强的生命、奇异的姿态名冠于世,招人青睐。我们来此所看的这株巨松,是赫赫有名的“迎客松”。它随风频动的树冠仿佛温情的笑脸,苍劲挺拔的树干仿佛前倾的腰肢,平展托伸的直枝仿佛拥抱的双臂,随风渐起的松语仿佛热情的问候。迎客松,它是黄山的名片,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的象征。

道别迎客松,我们一行走走停停,上上下下,指指点点,说说笑笑,紧跟着导游一路前行,前面就是莲花峰了。导游说:莲花峰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它峻峭高耸,气势雄伟,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山峰,当然也是黄山的第一个高峰,海拔1864米。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导游明确地对大家说:有兴趣的有体力的同志可以去攀爬,其余不想攀登的人眺望观赏也是美事。自然想攀登者被导游的话燃烧了激情勇敢地去攀登了。我和十多名老弱者只能驻足观赏:那绯红的莲花峰似乎舒展开一瓣瓣包涵雨露的花瓣,晶莹剔透沐浴于阳光,轻盈灵动升腾于云海。那些蠕动的游客,在松海里就像活泼的游鱼和飞翔的蜻蜓一般。看着这令人着迷的画面,我心中顿生一种豪情,一种超凡脱俗之气和永恒超越精神涤荡着我的心胸。

待登临莲花峰的伙伴们下来之后,我们又一同走过百步云梯。

其后,我们穿越鳌鱼洞,登临鳌鱼峰。沿路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形态别致,难以名状,争相竞秀,意趣无穷。

下一站,我们又向光明顶进发。故谚说: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失却了攀登天都峰、莲花峰的机会已经让我感觉遗憾,如果再不登光明顶,那真的是终身遗憾了。在大家的给力下,我登上了光明顶。极目眺望,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东、南、西、北四海和天海 的“众岫叠岭,效奇献秀”,松涛阵阵,云蒸霞蔚之境一览无余。

怎么下山的,这里就不必细表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