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杨朔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文学爱好者非常崇拜的散文大家,他的《泰山极顶》《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被选为中学、大学教材,好多青年文学爱好者模仿他的散文写散文,“杨朔散文”似乎成了一个文学模式。他的散文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足迹,本文并不是对他的散文的长短作一评断,而是由他文章中的一个字词引起联想。
杨朔在《三千里江山》中写道:“无穷花开的最旺……长的又泼,随便掐一枝插在泥里,就活了。”又《蓬莱仙境》:“造起防风林,栽上最耐寒的片松、黑松和马尾松,以及生长最泼的刺槐。”这里引用的两节文字中的“泼”,有不论条件、生长力旺盛的意思。
几乎全国各地方言中都有“泼妇”一词,那是指凶悍、不讲道理、肆无忌惮的女人。花、树的生长不讲条件,哪里有土壤,哪里就能茁壮生长,因而人们说它们生长最“泼”,我们也可以将它们称作“泼花”“泼树”,这里的“泼”与“泼妇”的“泼”的意思似有相通之处。
在江淮方言中,“泼”还有一种用法。
小波今年18岁,读高二,父母在外地打工,他跟奶奶在家,不住校,学校离他家4公里路程,早出晚归。奶奶尽可能地给予他多多关照。家里养了七八只母鸡,下蛋都给他吃;可他吃饭时总是将蛋往奶奶碗里搛,自己埋头吃青菜、扒饭。小波的食量大,奶奶做菜总是一小锅,什么青菜、萝卜、山芋、芋头等他都大口大口地吃,有时盐放少了,有时汤放多了,他都不嫌。每逢节日,奶奶杀只鸡,他总是将鸡肉让给奶奶吃,并对奶奶说:鸡身上凡是软的地方都能吃,鸡骨头的关节处啃得干干净净。
一天,一个住在镇上的同学突然来访,小波留他吃中饭。这天奶奶烀了一大锅青菜,油放得不多,那同学实在难以下咽,动了两筷,吃了半碗饭就说吃饱了。事后,那同学对别人说:小波家的菜简直是猪狗食。小波听到了,一笑置之。有一同学在一旁打抱不平:你看人家小波吃的猪狗食,倒是长得身材魁梧,体格健壮;而你呢,吃得再好,还是又瘦又小。几个同学搂在一起,哈哈大笑。
小波奶奶逢人便夸小波:这孩子懂事,嘴泼,吃东西从不挑食,我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捞上一饱了事。
小波的“嘴泼”,其意思是吃东西不讲条件,不论优劣,只要能吃的,能充饥的,好的孬的都吃,填饱肚子就行。
“嘴泼”的反而是“嘴刁”。
“嘴泼”不能说成“泼嘴”。有“泼妇”一词,却无“泼夫”一词,这是约定俗成的缘故。
“嘴泼”是主谓结构的构词方式,在镇江、扬州、泰州一带常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