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00:00:00 作者:马晓煊 来源:今日高邮
扬州史可法纪念馆,是个赏梅的好去处。
史可法纪念馆又称史公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位于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现为3A级景区。史公祠内有飨堂、史公墓、梅花仙馆、遗墨厅、梅花岭、祠堂等景点,其中,梅花岭是扬州重要的人文景观。明万历中,州守吴秀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梅花岭。
纵观史公祠,与梅息息相关,两处景点含“梅花”,馆内遍植梅花,尤以梅花岭居多。梅花岭是土石混合的假山,虽为假山,却也颇得真山神韵。山路蜿蜒曲折,山上梅花密布,山下有洞,洞中连有石凳,夏天可用做乘凉。梅花岭畔,池塘、梅亭、梅花仙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二月底,早春时节,我经过扬州城北,顺便拜访了史公祠。景区内参观者稀少,赏梅却是正当时。腊梅已开始凋谢,梅花正在怒放,红的,白的,粉的,漫步梅花岭,闻着梅花的芬芳,很是陶醉。查寻资料得知,梅花与腊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梅花属蔷薇科,腊梅属腊梅科。腊梅花为黄色,初冬开放,而梅花是开在初春,两者相差一个季度。不过,文人墨客和普通游客也许并不会刻意区分,而是将其混为一谈,无妨。用梅来形容史公的品格,再也恰当不过。
只是觉得,作为旅游景点,史公祠的名称是否对梅花岭有所遮蔽呢。外地游客大多没听过梅花岭,大概也不知道史公祠是绝好的赏梅之处。事实上,史公祠并非只是纪念民族英雄史可法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园林特色和梅文化同样值得游客前来参观。从扩大知名度和吸引更多游客参观的角度而言,纪念馆应该对梅花岭进行宣传,改变大众游客对“史公祠就是纪念史公的祠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