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8 00:00:00 作者:尤泽勇 来源:今日高邮
8日那天,我提议外出涮羊肉,让妻轻松一下,也算过个妇女节。好几次说要好好吃一顿,今天就当是机会,超常规地点了三份牛羊肉、两条鲳鱼和少许蔬菜。午间食客少,大厅仅我们与另一桌,服务比平时周到,又少有的安静,二人相对,边涮边说说闲话,少去了与外人的刻意应酬,也不忘将“盛宴”现场直播给微信朋友圈……舒坦,惬意。买单时,包间和大厅只剩我们两人。
收银员与妻相识,套近乎地说:“旁人议论你们是朋友,我证明你们是两口子。”“朋友”的弦外之音是情人、小三,我们都懂的。这意外插曲,增添了谈资,我捧她年轻,她讥笑我像大款。相互调笑一番之后再想想,这并非只是笑谈,其实信息量很大。误会何来?依我猜度,来路有三:二人相敬如宾,在外人看来反而不像夫妻,更像情侣;如今男携女进酒楼,夫妻少情人多;哪有老年夫妇上饭店过什么节,搞浪漫的?
前二者暂且不论,老人不该浪漫吗?谬也!浪漫,不仅是年轻人的诗情画意,也是相伴一生、身心契合才能达到的美妙意境;可以是甜得发粘的卿卿我我,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一顿火锅;它有时是奢侈品,花很多钱买不来,有时就像糖水里加点盐,只要想得到,做起来很简单。我们这代人流年不利,“长身体时吃不饱饭,学知识时上山下乡,回城工作下岗买断……”,缺这缺那,缺的太多太多;其实还缺浪漫,回首平生,有过浪漫吗?苍天有眼,在夕照西山时赶上改革开放,也算是“失之桑园,收之东隅”。我们到了老年时段,无论寿将几何,重要的是过好当下,过好每一天,不拒绝时尚,补上浪漫。
记得第一次进咖啡店是妻子的提议,坐下点咖啡时,局促得连名称也说不清,很快不也一杯拿铁、一杯卡布奇诺,像模像样地品啜、闲谈、看书,在轻音乐环绕下悠闲了半天?有对口味的,也时常进影院,第一时间看了《金陵十三钗》《白鹿原》《一九四二》《无人区》等大片,特别是英国音乐剧《悲惨世界》,读过名著,再听美声,150分钟立体声,别一样的体验。当然,七八十元的票价还是有点舍不得,就看夜场或周二的半价。跟年轻人结伴到户外骑车,跑马拉松。去年国庆后,背着驮包,带着相机,先到贵州看看号称“国家公园省”是个啥模样,再到北京跑马拉松,没有导游,两人相伴,度过了新鲜、辛苦、饶有趣味的18天自由行。
平常在家,除了谈家常,做家务,也像年轻人一样吐槽春晚,猜测马航飞机去哪儿了,探究乌克兰问题的来龙去脉;话题应时而变,不刻意追逐,也不自我排斥。同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谈读后感有时不约而同说出同一个词,获得会心的快乐。她学弹琴,我多捧场;我把写的豆腐块给她“请提宝贵意见”,她倒是一字一板,认真得有时让我脸上挂不住。微信说,可以优雅地老去。我想,我们也应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