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3 00:00:00 作者:张树生 来源:今日高邮
毛毛,外公今年在沪过节,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你身材的变化。去年过节时你还是个小不点儿,可今年你有如拔节的芦苇,一下子蹿得老高,个头几乎与我差不多了,俨然已是一副成人的模样。毛毛,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身体长得真快,观察你节日期间的生活,外公发现你的心理成熟度远跟不上生理发展的节点。
年初五你从湖北爷爷奶奶那儿过年回来,距离开学不到一周时间了,对于基本没有动笔的语、数、外等学科的寒假作业毫无紧迫感,一天到晚沉迷于手机之中。直到上学的前两天才去突击。作业日积月累下来量不小,你尽管夜以继日地拼命赶,最终也未能如期完成规定的任务。寒假作业要按计划循序渐进地做,才能收到作业应有的效果。否则,就违背了练习的初衷。孩子,你无视学习规律,妄图在一两天内“扫除”全部的寒假作业,有似暴饮暴食,除了损坏肠胃、损害身体外,对自己的成长没有点滴好处。
你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补充足量的营养,因此一口气吃几只苹果或几个梨是应有的消费需求。今天中国的社会生产、家庭收入已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饮食愿望。外公这里要跟你说的不是吃多吃少的问题,而强调的是一个人从小要学会吃得礼貌、吃得有礼仪。在沪期间,我看你饱餐佳肴美味时,不晓得招呼父母,不懂得礼请长辈,吃相旁若无人,只有自己。孩子,这样不好。古人云:不学礼,则无以立。意思说,一个人不学习礼貌、礼节、礼仪,就难以在社会中站立起来。良好的礼仪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东汉名人孔融,四岁时与兄长们分梨时,就知道礼让,只拿其中最小的一块。因此,外公以为,当你削好苹果或梨的外皮准备大快朵颐时,首先要把它送给成年累月、屋里屋外忙碌家务的外婆品尝;当你准备坐在餐桌前就餐时,不是自己先伸出筷子,而是先请父母、长辈入座——天长日久,彬彬有礼的待人接物,就会成为你自然的行为习惯,就自然积淀为你宝贵的素质内涵,从而显示出个人靓丽的品德风采。现代社会的优秀文明人,永远离不开应身的礼仪。
节后离沪的那天中午,我们坐在家中客厅里等你爸的汽车回来送我去长途车站,你说了几句话,我印象很深。你坐在椅子上,打量着我头上的深黑色礼帽、身上的银灰色夹克、脚上的黑白线条相间的旅游鞋,说:“外公的形象、气质不错,可惜穿戴的全是无牌货、冒牌货,没有一样是名牌。”然后,你看了看放在门前的行李——旅行包的款式早已陈旧,几只装零碎物品的袋袋全是超市购物的馈赠——指着它们又说:“这样的行李与外公大学老师的身份很不般配。郊区老农进城赶集的档次也不比外公低。”孩子,以时尚流行观来说,你的看法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听了你的话语,外公的内心还是有了隐隐的不安:小小年纪的你,似乎已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人的穿着上去了,似乎在生活中已有追求名牌的倾向。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外公认为,就学生而言,内心世界的建设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礼仪品质、知识能力是建设内心世界的根本材料,穿戴服饰充其量只起辅助性的外部装璜作用。你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好马,配上金鞍,才会神采奕奕。你思想空虚,灵魂苍白,无知无识,即使置身于金山之中,你的形象也黯淡无光,黯然失色。任何华美的装饰材料都不能使一个人知识渊博、思想睿智、灵魂闪光。一句话,良好的个性气质不是穿戴的结果。孩子,外公以为,学生时代的你,要远离“名牌”、“时髦”这些概念,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心智实实在在地投放到学业中去,让个人在掌握知识、培训能力、升华境界诸方面成为同学的榜样。孩子,能做到这样的话,你即使穿着朴素、普通,同学、老师、家长一定会视你为“学校的名牌”。反之,头脑空空,腹内草莽,举止粗糙,哪怕你从头到脚服饰都是名牌,大家则会视你为纨绔子弟,谁又会看重你呢?
毛毛,节后回到家乡的外公给你写的这几段文字,算是外公送你的精神“压岁钱”。孩子,这迟到的“压岁钱”,可比春节期间给你的百元大钞分量重多了,你可千万别轻看它呀。它,也许能帮助你廓清成长过程中的认识迷雾,也许对你的心理健康、成熟有所资助,也许让你从此能感触到生活的目标与未来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