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的母亲

2014-03-03 00:00:00    作者:黄学根    来源:今日高邮

度过九十四个春秋,2013年12月16日,母亲也随父亲西归了。在故里举丧之日,妹妹哭,我也难忍泪水,悲情四溢。弥留之际,母亲凝视着我,用她枯瘦的右手紧紧抓住我的左手臂迟迟不放,微弱而清楚地呼唤:“乖乖……”两个熟透的字眼包含着千言万语,勾起我心中深沉的回忆。

母亲虽出身殷实农家,但从小就参加劳动。跟父亲结婚后不几年,因买田负债,家境渐差。母亲不得不加倍辛劳。她进门就没婆婆,又要帮种地,又要操持家务,继而拉扯孩子,起早睡晚。春天,天不亮拔秧,秧后忙菜地。夏天晚上月上树梢帮父脱粒,白天“ 丢下翻耙拿扫帚”。秋天用模子脱土坯,烂泥和稻草做瓮子。

儿多母受苦,疼子母更苦。端午前后,母亲找药草煮水给弟妹们擦身防皮肤病。炎热夏天傍晚帮弟妹洗澡驱蚊。秋天收拾碎布赶做鞋子。寒冬灯下给弟妹缝衣补衫。手指满是裂口,用黑膏药在灯头上烘化,滴上裂口,烫得钻心痛。要过年了,母亲赶忙洗被洗外衣。她说:“有钱没钱,洗洗过年。”

母亲十分节俭,我小时常见母亲纺棉线,绩麻纱。用煮菱的色水染白布,用草木灰泡过的水洗衣服,省石碱。忙里抽闲给男孩子剃头。买不起荤菜,到河里沿岸边摸河蚌烧汤给父亲补身子,油煎蚕蛹给我和弟妹解馋。早晚吃的“咸”自己腌,酱也自己做。

母亲惜粮如金,她说:“一米度三光。”夏天剩的粥变味了,母亲夜晚和上米粉,微温发酵,清早放点碱水烙成米饭饼。吃到嘴里软软的,甜甜的,且压饿。

母亲善心柔肠尤其体现在困难时期。她自己吃草,省口粥给奄奄一息的父亲。暑假上工,她自己咽糠饼吃南瓜,给我和弟妹盛粥,我还怨声责怪她怎不烧稠一点。

母亲很淳朴。她说,“要把手伸直了说,不能说瞎话,冤枉人有过失。”我的身体里流淌着母亲的血液。

母亲也不喜作假。她力气不大,但做事实在,生产队里的事与家里的一个样。扫谷场到边,除秧草到角。母亲给生产队里养的一头母牛,膘肥肉壮,还生了一头小牛,牛能打场时,母亲获得了奖励。

母亲待人厚道。她教育过门的妹妹,要尊重公婆,要尽晚辈之礼,妹妹的贤惠,得到了妹夫家人的称道。

母亲宽以待人,关心亲友,同情穷苦人,愿施舍上门讨吃的。从不说让人难堪的话。

母亲乐于助人,且不搬话。邻里关系融洽,老少相宜。母亲帮人裁剪衣服,剪鞋样,剪窗花,包粽子。

母亲心灵手巧,小学时,冬天母亲酿的酒酿泡炒米,至今令我回味。

母亲,我明白了:要团结弟妹,教好小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