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4 00:00:00 作者:胡小飞 来源:今日高邮
家乡特色小吃不少,豌豆饼就是其中一种。
我们扬州人一直将豌豆称为“安豆”,寓意“安安稳稳”。在农村几乎家家会做豌豆饼,将嫩绿的豌豆叶切碎,和着糯米面加水搅拌成糊状,滴入少许菜油润锅,将豌豆面糊做成圆圆的饼状,放入锅中文火慢煎,不时两面平翻,色泽略成金黄便是熟了。豌豆饼,外皮酥脆,内容筋道,咬上一口嚼在嘴里,满口清香。
记忆中第一次吃豌豆饼是在七岁那年的春天。早春二月,雾锁晨曦,父母早早下地干活去了,睡梦中的我迷迷糊糊地被屋前榆树上几只叽叽喳喳的鸟儿吵醒,朦胧的雾气透过木窗流进屋子,溢在脸上清爽宜人。睡意稍退,我揉揉惺忪的双眼,顿觉腹中饥饿,跑到厨房揭开锅,一阵清香迎面扑来,锅里躺着五个梅花状的豌豆饼,用筷子夹上一个咬了一口,便狼吞虎咽起来……
清明前后,碧绿的豌豆抽出了鲜嫩的叶子,我便央求母亲给我做几个豌豆饼当早餐,和着香浓的米粥,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味道了。有时候贪睡起迟了,便从空白的作业簿上撕下两张纸,包起两个豌豆饼,挎上书包飞奔出门,追赶上学的小伙伴,急得母亲在身后大声叮嘱:“慢点跑,注意安全!”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南京的春天总是特别短暂。在外求学的那段时间,时常怀念家乡的豌豆饼,怀念那份特别的味道。校门口几个小摊经营着各种特色小吃,走过去徘徊了两圈,很是失望,尽是煎饼、煎饺和各种肉饼,唯独没有豌豆饼。一个周末的下午,刚出校门,发现一个老阿姨叫卖油端子(萝卜丝饼),我飞奔过去问她是不是扬州人,会不会做豌豆饼,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她告诉我她是安徽人,至于豌豆饼,根本没有听说过。晚上我半开玩笑地将这件事情告诉母亲,母亲笑我嘴馋,告诉我过两天弟弟要来南京一趟,让弟弟给我捎过来。果然没过两天,弟弟来南京办事,带来了母亲做的豌豆饼。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舍友们纷纷围过来尝了一口,摇摇头说我太夸张,根本没有想象中的诱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味道他们吃不出来。
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住到了城里。母亲经常打电话,让我周末回老家尝尝豌豆饼。后来胃不好,医生嘱咐少吃粘食,于是不得不放弃舌尖上的那份追求,但每次看到豌豆饼,还是很眼馋。去年清明,回家给父亲扫墓,母亲笑着让我去锅里尝尝好吃的,我揭开锅,洁白的瓷碗里盛着三个喷香的豌豆饼。为了照顾我的胃,母亲特意将豌豆饼做得很小、很薄。霎时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照顾我的所喜所好就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又是清明了,真想快点回家,尝尝母亲亲手做的豌豆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