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用文学为城市历史文化起底

2014-04-10 00:00:00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读倪文才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驿站风云》

倪文才先生潜心历史文化研究,在高邮传统文化诸多方面都有论著。新近收到所著长篇历史小说《驿站风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版),与其之前理论纪实著作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纯文学作品。通读之后,感佩作者文学笔力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启发。讲城市的历史文化,我们传统的手法是著书立传或者是修堂建馆,普通的民众会觉得这种形式非常的冷漠与生硬,因此这些形式的传承一方面使其安身立命,一方面使其束之高阁。

令人欣喜的是,《驿站风云》一书为市民和读者提供了一种轻松的接触城市历史文化的方式——讲故事,这大概得益于莫言先生的那个著名的演讲。读者在小说阅读中了解了明代高邮的历史、人文和风情——可以说,这本小说是为高邮尤其是明代的历史文化作了一次起底。这种起底形式是轻松的,内容却是丰富的;体验是愉悦的,落点却是严肃的;手法是通俗的,格调却是优雅的。

邮驿文化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重点,实际上也是高邮的历史文化的重心。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盂城驿,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驿站在高邮的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邮自秦始皇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而至今中国两千多县市中以邮命名的是“神州无同类”,盂城驿成为高邮古今邮驿文化的连接点。与此同时,盂城驿在区位上又是贯通南北水陆要道的重要节点。可以说,高邮是因邮而生,因邮而兴,挖掘邮驿文化正是对高邮历史文化重心的尊重与保护。《驿站风云》中的主人公驿丞李忠实是个饱读诗书又胸怀抱负的年轻人。他在任盂城驿驿丞期间所遭遇的种种经历看似个体化的,事实正是通过这个人物作为线索,展现着运河边这个驿站的风云变幻:驿站既要发挥邮驿的本位职能,又要担当着各路官员的接待,甚至各路押解途经本地犯人的看守。驿站里有达官贵人,有贩夫走卒,有的心怀仗义,有的则阴狠毒辣。李忠实的种种遭遇,正是将古代邮驿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文化这个词不再是古书上冰凉的文言文,而是鲜活的故事场景。

高邮自古人文荟萃,自宋代以降,更是名人辈出,秦少游骄傲地说“所以生群材”。挖掘历史文化,主要依据事与物,最终却落脚在人身上。所以,一个朝代的风云便是人或者一群人的风云。《驿站风云》中所涉及的名人是高邮人值得骄傲的,皇帝朱元璋、名相汪广洋、名将徐达、燕王朱棣王妃等等,这些名人以及发生的事件都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有文学创作的手法,但基本史实是可靠的。这让读者感受到那些历史书上的人物其实也曾活生生地在街头巷尾出没,文学将他们从历史的记忆里复活了。

鱼米之乡、民歌之乡、诗词之乡的高邮,还是个风情独绝的城市。《驿站风云》中所展示的高邮民俗风情,是这部作品起底高邮历史文化的第三处贡献。小说中所反映的风情,如今看来依旧温暖感人,这让历史也如李忠实初来高邮要的“那一碗面、一份炒长鱼”的味道满纸盈香。土特产双黄蛋、老街市的营生、婚嫁的风俗等风情也都自然地表现在小说的进展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邮作为诗乡,读书吟诗已经成为民风之一,《驿站风云》中大量的古典诗词较之于高邮历史上超过3万首的诗词积淀虽是冰山一角,但也相当恰当地作了展示,也让人物更加的优雅丰满,可谓一举两得。

读者所感,未必是作者本愿,确也是文本所呈现的效果。一部小说为城市文化起了一次底,这是作者的辛苦,读者的福气,城市的幸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