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7 00:00:00 作者:夏恒荣 来源:今日高邮
清晨听着燕子唧唧的叫声,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忙碌不停,一天的时光就开始了。
今年燕子回来时,家人都已淡然,就像老邻居度假归来,毕竟已是与其相伴的第三年了。
安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记得前年,连续近一周的时间里,每日都有一两只燕子在院子里盘旋,有时还歇在门厅,唧唧喳喳地叫唤不停,仿佛在讨论着什么,见到人也由初时立刻飞离到慢腾腾地转个身子。估计燕子在我家考察调研的结论还不错,隔了几日,它们就衔来泥土、草茎,在一楼的屋檐下搭起窝来。燕子在这安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儿子,一天几趟甚至十几趟地傻看着。而我每日就多出一件事来,把燕子掉下来的泥啊、草啊打扫干净,好歹也算是新上了个建筑工程,建筑垃圾还是要处理好的。窝渐渐成型了,芳邻也正式入住了。老实讲,那窝的外形可真丑。黄泥土为主材料建造而成,没刷外墙涂料,本色出场。由于泥是燕子一口一口衔来的,外部看来,很像黄色的癞蛤蟆皮,坑坑洼洼的,远远看去又像是一个大黄蜂窝,甚至吓着来玩的友人。燕子的窝搭好了,每日里都能见到它们晨出暮归,不知都在忙些什么。仔细观察,燕子的数量不多,大概只有两只,可能是新组建的小家庭。又过了些日子,儿子惊喜地发现大燕子站在窝边给几张小嘴喂食,细细地数了,有四个小脑袋昂得高高地,大张着嘴争抢燕爸爸或燕妈妈的口中食。儿子看见小燕子,兴奋得小脸都红了。看着老燕子忙个不停,哺育四个小家伙,我更多的却是感动。其实,早几天就知道小燕子出生了,因为窝下丢有空空的小蛋壳。随着小燕子的出生,家里又多出了一件事——打扫燕子的粪便。老燕子可以自由地飞翔,当然会处理好自个的卫生,而刚出生的小燕子,只能在窝内解决这个问题了。燕子很聪明,在窝的最下端啄出一个小孔,每天都从小孔中排出粪便。它们方便了,却给我们添了麻烦。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先生也想出方法,在燕子窝的正下方放了个无盖的木盒,盒内垫着报纸,纸脏了就更换。慢慢地,小燕子长大了,会飞了,家中就更热闹了。有时这种热闹也会向外拓展。有好几次听见隔壁大姐向附近的邻居介绍,正在电线上唧唧喳喳的燕子是我家的,立刻引来别人羡慕的眼光。而芳邻却依旧在宛若五线谱的电线上聊个不停。天渐渐冷了,燕子飞走了。
第二年刚开春,儿子就开始关心燕子会不会忘了这个家。气温逐步回升,院中白兰花已吐出好几瓣新叶的时候,燕子终于回来了。儿子便摇头晃脑地说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呵呵,幸好芳邻又回来了,不然每天被儿子问上几遍,我也吃不消呀。芳邻的家庭成员多了,住房面积不足,很快就开始了改建扩建工程。看着它们又开始衔泥进出,将原先的燕窝入口加宽加大,并向屋子所在的方向延伸,扩建后的燕子窝增加了一二十平方厘米的面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又到了孵出小燕子的时候,我们也根据芳邻的习性摆出木盒、报纸。唯一遗憾的是,有一只小燕子可能体质过弱被扔了下来,很快就死去了。我们还有幸看到芳邻的一次大规模打斗。不知道仅仅是家庭成员参加,还是与外来入侵者的战争。在一个夏日的傍晚,十来只燕子在院中一边拼命地叫唤,一边疾速地飞行,碰撞着,偶尔还有燕子撞到门窗上,发出“嘭嘭”的声音,间或传来几声哀鸣。拦住急切地想向外冲的儿子,告诉他,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不要打扰它们,让它们用自己的方式竞争。这一场打斗持续了十多分钟。第二日,院中躺着一只燕子的尸体,门窗上多了几处泥土甩出的痕迹。将那只燕子掩埋在花下,也算是对战败者的尊重吧。而芳邻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进入深秋,它们又回到温暖的南方。
春暖花开又一年,芳邻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