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0 00:00:00 作者:杨 杰 来源:今日高邮
春暖花开时节,携妻游北岳恒山悬空寺。悬空寺之于恒山,犹如少林寺之于嵩山,寺乃山之魂灵,佛寺名气远在大山之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 建于恒山主峰和第二高峰翠屏峰之间的悬崖峭壁上,距两峰之间的金龙峡谷底90多米。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取意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可后人因其悬在半空之中改称悬空寺,倒也十分贴切。我等沿着峭壁,拾级而上,钻进只容得一人通过的黑黢黢的铁质山门,算是进入了悬空寺。寺内行走,得步步小心。一边是绝壁山崖,一边是万丈深渊,生怕一阵风吹来,把人吹落峡谷。如果患有恐高症,那是绝对上不了悬空寺的。站在长空栈道上,放眼望去,头顶一线蓝天,对面的恒山主峰似乎触手可及,好像来到九天宫阙。向下俯看,峡谷幽深,浑河蜿蜒,人若蝼蚁。再近观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其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令人赞叹不已。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凌空而建,楼阁一半嵌入山崖石窟中,一半坐落在横梁之上,而横梁则像巨大的木楔,紧紧插入石缝之中,露出来的部分则以十几根碗口粗的立柱撑着。整个寺院小巧玲珑,十分紧凑,仅152.5平米的弹丸之地竟建有大小房屋40间,有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三教殿、五佛殿等建筑,其间以长廊、木梯、栈道相连,构成一个整体。
佛、道、儒三教合一是悬空寺又一重要特色。位于寺院最高处的三教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正中端坐佛祖释迦牟尼,慈和安详,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教主老子李耳,清高豁达。佛、道、儒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和为贵”“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教义,是三教思想融合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值得注意的是,悬空寺始建之时,距佛教传入我国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已经显示出佛教这一外来宗教适应华夏文明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强大生命力。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虽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这是悬空寺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写完意犹未尽,在“壮”字旁边又加上一点。两个大字至今镌刻在寺院脚下的岩石上。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后人在峡谷里建有“霞客遗迹”亭以纪念这位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的旅行家。
游历归来,被悬空寺的神奇魅力深深地感染,不过,也稍觉有点遗憾,因为悬空寺里没有见到一个僧人,没有一点佛事活动,它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而不再是一个活着的寺院。如果它能像五台山、普陀山的寺庙那样香烟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将能更生动地展示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宗教的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