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0:00:00 作者:钱平泉 来源:今日高邮
书架上有不少书,都是些普通的图书,绝无珍本善本,如果要仔细检点一下,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是盗版的。说起盗版书,不免让人想到劣质包装、印刷错讹百出、侵害著作权益等等,害处一大筐,足以让人口诛笔伐。
我却藏有这么多的盗版书,惹得不少人对我颇有微词,甚而嗤之以鼻,包括我妻子在内。
并非刻意钟情于盗版,偶见偶买而已,时间久了,自然积得多了。
我当然喜欢正版,但不拒绝盗版,因为正版与盗版的价格确实有天壤之别。书价高昂的正版,对经常购书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毕竟是工薪一族,许多时候买书还得看囊中是否羞涩。而买盗版书,无非贪恋其便宜,可免去不少经济上的困窘。何况有的书店里没有,书摊上有,买一本,先睹为快,哪里计较出处。
盗版书大都出现在街边书贩的地摊上。路过书摊,偶尔淘得一两本,低廉的价钱,让我的书款付得很爽快。曾买得一本《文化苦旅》,价10元,玩味多日,感觉挺值,尽管其中有不少错别字。
曾在学校的图书室借阅了一套《明史演义》,包装很精致,但看不了几页,大为光火,内中差错太多。愤怒之余,很是惊讶:相关部门太缺德了,胆大妄为,竟将盗版书推到学校来了,参他一本才好!恼则恼矣,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不看怎么着,除非自个儿掏钱买一部来看。
盗版书看了不少,尽管阅读有些障碍,起初不习惯,时间长了,也容易克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似乎练就了百毒不侵的法术。一本盗版在手,遇到不顺的地方耐心理顺,遇到错别字的就加以纠正,这样一来倒有点“校书郎中”的意味。这样阅读,虽则有些辛苦,但终归有书可读,聊胜于无吧。
盗版书多了,也自有好处。亲友来了,有时常要从我这里顺走几本,虽说是借,但真正还来的十无二三。盗版书被顺走尚不觉有太多疼痛,如果是正版,是有一些伤心的。
前一阵子,朋友向我借《文化苦旅》,说是给他读高中的女儿看,大概是老师要求的。我满口应承后,忽然后悔起来:自己看看也就罢了,怎能将错讹甚多的盗版给人家孩子看呢,不是贻害下一代吗?纠结了几天,幸亏朋友最终没来借,或许嫌天热路远,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吧。
听说现在印刷技术高妙了,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做出来的盗版绝少有差错的,看来,盗徒们又可大行其道了。前一阵子,网上搜购一套三册皇皇巨著《南渡北归》,货比三家,最终花50元购得。书到手后,我自觉还不错,可妻子掂量那书,耻笑了我一番,说那价钱、那分量、那纸质,让人不敢恭维。我自觉也是,这么大部头的书,价格低得的确离谱了,幸好读完后,并不觉得有盗版常见的毛病。既然这样,就睁只眼闭只眼吧,不知者不为过。
前日,晚间散步,偶然路过某广场,见路灯下一书摊,卖的全是崭新的书,询价,摊主竟回答说15元一斤。我有些吃惊,什么时候书籍也论斤两卖了?同摊主闲聊几句,摊主坦言是盗版,但绝不影响阅读,只是纸质欠缺而已。我购其一本而归,读后觉得所言不虚。
我想,如我一样的读者应该是有的,那盗版就有存在的空间。制作销售盗版是非法的,会受打击的,在一根链条上,我购买盗版应该也算非法吧,不过至今还真未见读者买盗版书被绳之以法的,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非惟书籍,其他事情也是,如张三在网上销售某假冒名牌羽绒服,李四购买,后来张三案发被抓,李四平安无事。
购盗版书,助纣为虐,心下多少有些愧疚。
也有人是坚决抵制盗版的,说如果买了盗版书,那种感觉就像是吃了一只苍蝇。 我欣赏他们的姿态,但我不能完全做到。
只是阅读,只是自娱,别人的微词,哪管得了那么多呢。其实,那些对我有微词的朋友,他们或许不买盗版书,但我分明看见过他们当中不少人穿着冒牌服饰,玩着山寨手机,用着盗版软件,呵呵,这与我买盗版书何异呢!
本非藏书之家,也无此奢想。无论正版盗版,毕竟它们曾满足过我小小的读书愿望,在我生命里留过一些印迹,“是英雄莫问出处”,那就让它们在我的书架上良莠杂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