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岳父的忠告

2014-08-18 00:00:00    作者:卞荣中    来源:今日高邮

二十多岁时,我是军人。谈了五年恋爱。结婚以后,又多了一对父母。

岳父是一位资深的共产党员。三十多岁任当时叫做公社的革委会主任,后来调到县城做文教局长、文化局长,算起来到退二线时,“权把子”捏在手里有三十来年。我是他的长婿,又有过十几年“军官”的经历,岳父对我的要求看起来更严一些。家中常见的场景是:翁婿俩对面坐着,岳父拉开话匣子,给我一些做人和做事的忠告。

所言很“布尔什维克”,一开始我不太习惯,像在听社会学家或政治老师上课。但出于对长辈的尊敬,我听得还算认真。

1993年,我转业进市里的工商局工作,那时候,我的儿子也已经上小学了。因为无处可居,暂和岳父同处一个屋檐下。那时的岳父还在文化局长的任上。岳母不识字,但每天对家务的操持既让我们倍感幸福,也让我们体会到岳母的辛劳。岳母很少说话,说了,无非也就是嘘寒问暖。倒是岳父,“婆婆嘴”似的常和我叨叨。有时候也“借”着和我讲话,其实是说给在场的弟弟妹妹们听。这样的场景很有意思,滑稽但温馨。

后来我才知道,几个女儿时常“反感”他,说他“有权不会用”。所以每次和我叨叨,总会有人低声表示不屑:“又来了”。很久以后,我太太告诉过我他们姐弟四人“恨”老爸的原因:四个子女的房子和工作安排,始终遵循自然法则,岳父从来就没有动用过权力。姐弟几人都成家以后,对老爸的批评开始“升级”。有几次开家庭会,都几乎成了“批判”他的会议。岳父是个有修养的人,虽然文化底子不厚,但一生喜欢文学,擅长赋诗,出过十四本集子,获得过无数次的奖项,拥有多种除“局长、书记”以外的社会身份。所以,当孩子们“批判”他时,岳父并不恼,但面色是凝重的,讲话的语气是低沉的:你们都很努力,现在生活得也不错,就不要翻什么陈年旧账了,我也不会为过去的做法后悔。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党。

凭心而论,我非常理解岳父的话意。他所说的,符合他一贯的行为。从我和太太谈恋爱算起,认识岳父也有三十年了。下乡吃饭付钱、给粮票,用家里的鸡鸭招待办公事的客人,别人送他的洗衣机、录音机原封不动地退回等等,许多事我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只是,每次谈及“有权不用”的话题,我都察觉到岳父有一种孤立感。有时候我不得不说一些表示理解的话,为的不单是向家里其他人解释或说明,更想和逐渐年迈的岳父建立“统一战线”,给他一个安慰。也许正因为如此,岳父才有兴趣在每一次见到我的时候都忘不了提些忠告。

每一次我都会耐心倾听,不仅是给岳父一个态度,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感受到,岳父的忠告既有他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总结,更有一种叫做“传承”的意味。

十三年的军旅生涯给了我许多对生活和生命都很重要的东西,如何做人,怎样做事。岳父的每次忠告也许正契合了我内心的一些法则,所以,我不仅听了,事实上也在“参考”。

当上了“一把手”以后,权力当然更大,诱惑也随之增加。我没有放纵自己,如履薄冰地用权,大张旗鼓地做事。我用心对待每一天、每件事、每个人。隐约之中,时常也觉得岳父的忠告就在耳边响着。

最近一次和岳父闲聊,他又关切地问我工作情况。我从国家的现实形势,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本单位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和岳父海侃了一通。本想让年近八旬的岳父放下心来,不别再为我的工作担心。未曾想,就在我谈兴正浓的时候,岳父竟爽声笑了起来,用很久没有过的大声欣慰地说道:看来我以前对你的许多忠告你都听进去了!

母亲的叮咛如影相随,一直盯了我五十多年。现在的我,对母亲的叮咛一如当年儿时的聆听,亲切而又温暖。健康、快乐和努力,成了对母亲最真实的回报。

岳父的忠告则成了我为“官”之路的导向牌:用权不滥,遇事不推,干活不虚,待人不假,见利不贪,让我在为“官”的道路上倒也心安理得地收获了不少成功和快乐。

回头一想,其实长辈们对我的叮咛和忠告许多都被我原汁原味对儿子讲过。每次儿子的颌首点赞总会给我莫大的安慰。让我不安的是,我的长辈们是否也曾从我的身上得到些许的慰藉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