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00:00:00 作者:许伟忠 来源:今日高邮
——《秦淮海诗词文选》评介
8月2日,在我市“七夕·鹊桥仙”文艺晚会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的孙女、秦少游三十三世孙秦红女士代表中华秦观宗亲联谊会,向高邮赠送了近期出版的《秦淮海诗词文选》(平装本)1500册,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说,希望有更多的高邮人通过阅读这本书,走近秦少游,熟悉秦少游,进而激发热爱家乡高邮的情感。
据秦红介绍,在2009年纪念秦观诞辰960周年的时候,由他的父亲秦刚与秦家骢、秦志发先生共同倡议,成立了秦观宗亲联谊会,秦刚先生曾担任名誉会长。鉴于秦氏后裔对先祖淮海公生平和作品知之不多、了解不深的实际情况,他希望联谊会编辑一本先祖淮海公著作的选本,突出淮海公作品的精髓,体现他的精神风貌和高贵品德,让秦氏后裔及广大读者通过阅读秦少游的作品,进一步了解秦少游的生平事迹、思想脉络、情感世界及其艺术成就,从中得到文学的滋润和情感的陶冶,让秦少游和他的作品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本书在选编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秦淮海诗词文选》依照宋乾道九年高邮军学刻绍熙三年谢雩重修本影印《淮海集》选录,参照其它典籍进行校核。关于宋乾道九年高邮军学本《淮海集》,南宋林机《淮海居士文集后序》云,因“高邮荐更兵火,索囊善本,讹舛失真”,及至“里人王定国之牧是邦”,乃“搜访遗逸,咀华涉源,一字不苟,校集成编,总七百二十篇,厘为四十九卷,板置郡庠”,篇末落款为“乾道癸巳望日”。可知此《淮海集》总编纂为时任军守的王定国,刻印处为高邮军学,时间为宋乾道九年(1173)正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王定国是南宋乾道年间任高邮太守的王定国,而非北宋元丰年间与苏东坡、孙莘老、秦少游四贤聚会的王定国。谢雩重修本《淮海集》是在高邮军学刻本基础上修订而成,距原刻本仅19年时间。其卷次、行款等与原刻本基本相同,仍为前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后有黄丕烈《跋》云:“宋乾道九年高邮军刊,绍熙三年谢雩重修本。”谢雩自《跋》称:“秦学士《淮海集》前、后四十六卷,文字偏旁,间有讹缺,读者病焉。……《长短句》三卷非止点画讹也。……绍熙壬子上巳,从事郎军学教授永嘉谢雩跋。”谢雩是浙江永嘉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曾在高邮任从事郎、军学教授,有感于乾道刻本仍有较多错讹之处,遂加以修订,于绍熙三年(1192)重刻。此本距今已近820年,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以此本为蓝本,既能较好体现秦少游作品的原貌,亦可增加高邮人的自豪感。
秦少游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亦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本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所选篇目方面,与一般选本以词、诗为主不同,仅选录词34首、诗30首,而赋、文则有44篇,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篇幅。不仅注意选录秦少游广为传诵的经典名篇,还较多选录与其生平事迹、家族历史相关的篇目;既适度选录体现他婚恋情感和纪游写景的诗词,又侧重选录反映他报国之志和治国方略的篇章,以及体现他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的诗文。为体现这一编辑的宗旨,本书选录了《郭子仪单骑见虏赋》、10篇策论以及长篇论文《浩气传》(节选)等体现其政治理想和哲学思想的文章,还有《书王氏斋壁》《徐君主簿行状》《蔡氏夫人行状》《李状元墓志铭》《葛宣德墓志铭》以及《婚书》等涉及家庭亲友的文章,对于《蚕书》《法帖通解序》等体现他多方面才情、知识的文章也予以选录,力求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地展示他的理想抱负、情感世界及其发展变化的脉络,让读者了解秦少游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风流才子,也是一个有着慷慨报国之志和治国安邦韬略的热血男儿;不仅是一个具有孝友亲情的仁爱长者,也是一个广闻博识、思辨精深的学问家和思想者,从而展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秦少游形象。
为体现“好读”的原则,本书每篇分为正文、题解、注释和导读四个部分。题解简要介绍创作时间和历史背景;注释对相关字词作必要解释,对作品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典故出处等作扼要提示;导读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历代评价等作简要提示。全书(平装本、精装本)均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简化汉字,较生冷的字词用汉语拼音注出。
本书附编选录了《宋史·秦观传》,以期让读者了解秦少游彪炳史册的历史地位。明代高邮人张 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提出婉约、豪放分派之说的词评家,曾亲刻重印《淮海集》并作序。本书收录了他的序言,相信他的真知灼见和客观公允的评介,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秦少游行踪述略》《怀祖情结》两篇文章,对淮海公一生行踪和生平事迹作一个轮廓式的介绍,有利于读者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还收录了《淮海集》《淮海词》版本考释和善本书目,让读者了解历代淮海公著作刊刻出版的脉络,增强对淮海公著作历史地位的认知。
《秦淮海诗词文选》由秦观宗亲联谊会选编,广陵书社出版发行。平装本、精装本已经公开发行,线装本编校亦已完成,将于近期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