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王三宝:里下河诗情的守望者

2014-07-24 00:00:00    作者:吴前昌    来源:今日高邮

里下河丰腴的土地,充满着水乡灵气,这里有诗歌蕴藏的土壤。王三宝来自里下河水乡,他生在里下河,长在里下河。他诗歌的根也在里下河,他因这丰腴的土地而迸发出诗性的光芒。

我读过王三宝上百首诗歌,他的诗与亲情风物有关、与乡村泥土贴近、与自然和时代融合。

亲情是写作永恒的主题,他写过大量的亲情诗章,如《母亲的斗篷》《母亲笑了》《岳母》等。《母亲的斗篷》以“斗篷”为物,描写了农村劳动妇女的淳朴和辛劳,是乡村劳动妇女的缩影。

《圩上那棵树》是他早前的作品,印象极为深刻。

“绿一天天加深/黄叶缤纷田野的梦/欢欣与痛苦的年轮/在生活的阡陌中交替”“田间那位大嫂/四季心语/繁茂了圩上的那棵树/……/不管是思念的黄/还是憧憬的绿/珍藏在欢欣的回忆里/等待 期盼的时刻/慢慢打开/诉说发生在叶子里的故事”。这是一首抒写亲情的现实体裁诗歌。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观察、关注着农村。当前农村由于许多家庭中的孩子和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较多。作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现状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高邮麻鸭(组诗)》写麻鸭觅食:“鲜活的/小鱼小虾青螺/圆了麻鸭的梦/催生鲜红的太阳”“甩去贴在嘴边的水草/抖掉追逐时的紧张、疲劳/轻松地叫一声:/嘎—嘎—嘎”。作者生活在农村,多处可见麻鸭养殖,因此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农忙时节》《稻穗》《返耕》等作品具有浓浓的乡土味。“虫鸣 鸟叫留不住/城市大街小巷的混响/怎么听 还是铁牛/犁田的声音清脆嘹亮/被霓虹赶出的月亮/静享田园风光/看惯了‘谷神’吐出的饱满/听惯了播种机飞扬的希望/一大片 一大片/翻滚的向往/腰包鼓起生活的小康/承包土地上/喜悦 一只小鸟/在温馨的巢旁眺望”(节选《返耕》),他熟悉“三农”,他用清纯、朴实的文字表达了返耕者的一种轻松和愉悦。他的诗正验证了他的诗歌观:朴实如田边野花,灵动如山间泉水。

里下河四季分明,《冬韵》《新绿》《雪的苦衷》等较为突出。《冬韵》中“小河/思念温暖的怀抱/太久/瘦了身子……”,这首诗极有人情味且深沉含蓄。《雪的苦衷》以“雪”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辩证地思考,“雪”的意象给人较多遐想空间。他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并通过一系列里下河水乡的景物,描摹出这一方水土令人神往的韵致。

王三宝不是一个固封在农村里下河的人,他在关注身边风物的同时也看到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诗笔以时代发展的眼光抒写里下河。诗歌《三阳河》反映了时代变迁,民心工程造福于民。《服装女工的心事》《踩三轮车的人》《李二走出鱼塘小屋》《养虾人》等则以平民心态、心境映托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浪花。

王三宝的诗歌创作从未中断,特别是诗集《青青草》出版后,又有一批新作散发在全国诗刊上。就像青青草,虽渺小却表现出强大的创作生命力。近几年,他的诗歌明显脱离了用直露的语言表达主题意图。“瘦了的小河/轻得站起来/裸露粗糙臂膀/拥抱村庄的悠逸、安详/几缕淡淡炊烟/稀疏乡村暖洋洋的梦/……”,诗味更浓,诗笔驾驭更趋娴熟。

王三宝在他的《我写诗》中写道:“一碟小菜/一杯酒/细嚼/嚼出日子的甜美/慢饮/饮出生活的醇香。”他用业余时间在诗歌的土壤里耕耘,用诗笔在讴歌、思考和感悟。

王三宝从写第一首诗歌开始,始终关注着他周边的生活和里下河风情。乡土、乡景、乡情、乡韵见诸笔端,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是一位里下河水乡诗情的守望者,期待他有更多的好作品呈现我们的面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