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麦收的日子

2014-07-24 00:00:00    作者:高耀光    来源:今日高邮

进城多年,闲散安逸的生活常常使我留恋起少年时代农村那段火热的麦收生活。

五月的乡村在柔和、平静了一个冬春之后,阳光照在身上已有几分灼热感,村子里也不知不觉地骚动起来,男劳力在用心地整理挑把的担子、绳索,女人们在使劲地打草腰、磨镰刀,不日就要开镰收割了,因为即使不出村庄,也已嗅到从村外田地里飘来的阵阵麦子成熟的香味。

大清早我和母亲两人提着午饭,带着工具汇入收割的人流走向了田野。阳光下南大圩的千亩麦田一望无际,黄灿灿的,麦穗的爆裂声清晰在耳。走进自家的那块狭长的责任田,我和母亲从两头割起,当猫腰在高高的麦秆间,清风消失了,只有翻滚的热浪扑面而来,燥热难当,刚才的兴奋劲、收割的热情一下子减退了不少。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父亲在外乡工作,母亲又多病,我虽然时常在放农假的时候到田里帮忙,但对收割这样的体力活还是力不从心。我割割歇歇,快到中午时分,不少人家靠着劳力多,田里的麦子已全部放倒在地,我们距离终点还很遥远。就在我沮丧的时候,几个割完回家吃饭的小媳妇大姑娘,路过我家的田头,一声不响地分开,挥起镰刀,三下五除二,就撂下了一大片,田里的麦子已所剩无几了。这样的好人好事在今天也许可以传为美谈了,但那时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尽管如此,我还是万分感激。

夜幕降临,远处圩头上的树木已模糊成连绵的黛影,麦田里喧闹的人声也已沉寂下来。我和母亲用了半天的时间将麦子捆好,一担担地运到与别人家借的停在几百米外的水泥船上,码实了之后我立在船头掌控方向,母亲则在船尾撑船,向还有几里远的打谷场进发。此时白天的暑气已经消退,河面上飘来丝丝凉风,尽管一天的劳动很累,但麦收已经完成了最为艰巨的工作,所以心情格外地愉快。皎洁的月亮升挂在旷野的东方,河面上波光粼粼,船稳稳地行进在波平如镜的河面上,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铜号般的野鸡的叫声,母亲手中的竹篙从水里提起的那种清脆悦耳的声音,使我倍感夏夜的宁静与美好。当我们在场头堆放好麦把,船只进入村庄的河湾时,各家的灯火在眼前闪亮,鸡鹅进栏的声音,大人招呼小孩归家的声音,夹杂着几声狗吠传入耳鼓,心里顿然滋生起一股归家的温馨。

脱粒将麦收的战场转移到了场头。柴油机发动,带着“牙齿”的滚筒飞转,人们各就各位:分把,传送,推把,捡草,拖麦。麦把从“老虎”嘴里,随着“呜”地一声,飞出老远老远,站在把位上的把手就像一位填弹的炮手,尽管满脸乌黑,眉毛上、鼻孔里、嘴巴边落满了灰尘,但仍然目光如炬,神情严肃,异常威武,让人好生羡慕。于是我也很想威武一次,便移到把手位置上,麦把还没有推入,把手便大吼一声:“你开什么玩笑,到一边去!”不由分说就将我推开,还用目光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只好悻悻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少不更事的我多年后才体会到那种严厉的背后是乡亲对我的一种爱护,填把是一项很危险的活,在那时伤人事故经常发生。麦秸横七竖八地从“老虎”嘴里吐出,迅速地被分列在“老虎”前面两侧的几名妇女分捡出来拖走;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进一只只大笆斗里,又被守候在一旁的壮劳力拖到一边的麦堆上了。麦堆越积越高,草垛越堆越大。打谷场上,机声隆隆,人们穿梭来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经过紧张激烈的抢收脱粒后人们似乎可以喘口气了,现在只要将秕子与谷粒分开,然后翻晒晾干即可。扬谷子是个技术活,它要把握准风向、风力和扬谷子的时间、角度,这样才能将秕壳与麦粒清清楚楚地分开。友干爷子(“爷子”是对年龄小而又与父亲同辈的人的一种称呼)是这方面的好手,人们都喜欢请他,他也乐意代劳。天空湛蓝,白云悠悠,是扬谷子的好日子。他在一座偌大的麦堆旁站定,环顾四周,神情自若,然后操起一锨麦子,稍待了片刻,便举手扬起,那锃亮的扬锨在阳光下闪出一道弧光,黄澄澄的麦子便纷纷落在脚前不远处,而秕壳则悠悠地飘向远处,秕谷分得是井水不犯河水。他的动作是那样的优美洒脱,他手握扬锨,立在阳光之下,岿然不动的身影就像一尊雕塑。这哪里是在劳动,这是一个农民在广阔的天地间的艺术创造。劳动是美的,美无处不在,她需要你去感受,去创造。更有趣的是,有时天空好长时间感觉不到一丝风花,可友干爷子似乎有一种魔力,只听他“嘘嘘”了几声,一锨上去秕壳谷粒便真的能够纷纷扬扬飘洒开来,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跃跃欲试,友干爷子很和善地教我如何看风,如何举锨,可当我一锨上去,秕壳谷粒没有分开,却倒回下来,弄得我满头满脖子都是。友干爷子笑呵呵地一边拍去我头上的麦子,一边说:“还是读你的书去吧。”

农村麦收的日子是紧张而艰苦的,它让我懂得了农民的艰难,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劳动也锻炼了我,培养了我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同时又是甜蜜的,在我家因没有劳力农事举步维艰的时候,是那些纯朴、善良的乡亲们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还有乡村的清风、静穆的河流、树木掩映下的村庄赋予了我恬淡沉静的性格、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当我置身在喧嚣的城市里的时候,我便格外想念那段麦收生活,想念儿时乡村的那些美好的日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