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2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一所农村初中,远离村庄,三面环水,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的大门朝南,有两扇大铁门,看门的老秦早早开门,迎接师生,晚自习下关门,喧闹的校园进入梦乡。
老秦是负责看大门的,人们有时叫他老秦,有时叫他秦大门。他都呵呵地应着。虽说看门,但老秦忙得很。上下课的钟要他去敲,教室前后、操场等空地要打扫,杂草要清除,厕所要冲,花木要修剪,电线出故障要爬杆子,学校的那几头猪要喂养,有时还要进厨房帮忙剥葱切菜什么的。
学校有人来了怎么办?上级领导、乡干来了,反正不是找老秦的,找谁就往谁的办公室跑就是了,比如督导组来了,找校长主任,家长来了,还不是找自己孩子的,他(她)找到孩子的教室,就是一嗓子:“桂花,被子送来了,搁你床上了。”老师把课停下来,学生把思维停下来,让他(她)说话,那个叫桂花的女孩子“嗯”了一声,家长就离开了,师生的双边活动又接着进行。
看大门不能只是看大门,换了谁都要去做那么多杂事的。学校不能养一个“闲人”。
但后来的情形不是这样。老秦退休后,门口来了位姓崔的,五十来岁。老崔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大门边的房子里,那房子叫门卫室(也叫传达室)。门卫室里有桌子椅子,门卫室的门上钉着“门卫”的牌子。老崔也没闲,他把大门开关得很勤,来人开门,人走关门,邮递员的报纸信件来了,他接送到领导、教师办公室,学生信件交班主任,让班主任转交学生,有时停电,老崔就去发电,电铃不响,要去拽绳子打铃,学生家长来了,不让往教室跑,先到门卫室的椅子上坐会儿,等下课再找孩子。老崔还有个重要事情就是接打手机。
学校里还有那么多杂事,比如冲厕所、打扫什么的,校工的事。门卫不管这些了。
老崔也退休回家了。大门口换了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姓牛。人们不叫他看大门的或者门卫,而是叫他牛保安。他头戴大盖帽,身着青色制服,臂膀上有两个白色黑体字“保安”,很醒目。他武装得跟公安、武警战士一样,只是手上没有枪。但门卫室里有样东西派他使用,就是钢叉,一个长长的钢柄,其中一端安个半圆的钢环,像牛头上的两只角。若有坏人来了,他肯定先用钢叉按倒坏人,再去擒搏他。他常常站在门口,偶尔进门卫室坐坐。有小轿车来了,他先问清楚再开门,车子进来,立即关门,家长来了,让他(她)先进门卫室登记签字,并写清来校事由。
他只管站门岗,只管打手机。
有一天,有人来给学校大门口安装了摄像头,门卫室里的桌子上就多了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家伙,那东西很神奇,谁在门外走,谁进来了,都显示得清清楚楚。真是铁面无私啊。
学校是治安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样是看门的岗位,从三代人的门卫经历中,人们意识到门卫工作已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和门卫工作的保障性、重要性。谁将门卫工作看作可有可无,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重大损失谁也担当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