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裁缝女

2014-09-19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知青屋失火,我便调到官垛大队。官垛是个大庄子,六个生产队一千多人就挨挤在一个庄台上。这里地处偏僻,四面环水,人们进出几乎都离不开船,这里也很少有来往过客。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需求极其简单,一个小商店就仿佛成就了村民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大半,什么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香烟火柴、煤油蜡烛等都从小商店购买,做衣服则要到几里外的供销社去扯布回来请裁缝做。这个庄上有一位裁缝女,落脚在南北走向砖街西侧王二玉家的厢房里,生活照料都由二玉家管着,二玉家也便利,免费做衣裳,还赢来了许多人脉。

裁缝女,三十出头,白皙皮肤,椭圆形脸庞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见到人嘴角就微微上扬,满脸的笑意,清秀的眉目间微露着与世无争的聪颖。特别是她那发嗲的扬州腔,非常好听。凤凰何以飞落到偏僻的乡村?时间一长,我也知晓了缘由。裁缝女,江都人氏,因夫妻关系不好,又离不掉,与其捆绑在一起,不如远走高飞,凭着一门好手艺,就暂且躲避到亲戚处的官垛,哪知一躲就是几年,1975年我离开官垛时她还在那里。

从砖街上一眼就能瞧见二玉家的西厢房,透过庭院,一棵硕大桂花树的枝叶半掩着厢房的窗户,厢房的西北角搁着一张架子床,靠南墙是一块大案板,东面临窗是一台缝纫机,坐在缝纫机前,可见到砖街上的行人。窗户两边贴着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一看就知道是出于二玉的手笔,二玉虽肚子里的墨水不多,但一手毛笔字还算过得去,庄上的春联有一小半是他写的,生产队的年终公布榜都由他操办。

量尺寸,一个鲜活的人站在裁缝女的面前,要量出衣服所需要的尺寸,这活很较真,俗话说“衣不争分”“衣不大寸”就是这个道理。量出的尺寸直接用画饼记在布料上,卷好就搁置在案板上,然后会按顺序抑或看轻重缓急,再逐件量裁缝纫,逢年过节,布料往往会堆积成小山。

二玉家有时会成为村里的副中心,女人们没事就去那儿讨论式样,男人们也轮着去,说是去做衣服,实质是想多瞧几眼裁缝女,哪怕是多听几句慢声细语的扬州话也是好的。 “来的都是客”,不论谁来她都会笑脸相迎。

那个时代,儿童就是三个口袋的学生装,成人一般是四个兜的解放装,比较正宗一点的就是中山装。做中山装比较顶真,但裁缝女却能把捏得好,几乎与成品没有多大区别。女人衣服式样也就是几种老式样,变化不大。我虽不会在乡下添置衣服,但上装坏了缝补几针,裤子破了打个补丁还是少不了的,她总能替我修补得服服帖帖,而且还不肯收钱。

那个时代,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添置衣服的可能。二富家用卖家禽积攒下的钱,去供销社买了卡其布给一抹头的三个小子做衣服。自打量过尺寸后,三个小子每当从二玉家门前经过,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里面瞧,想进去问裁缝女,过年的新衣做好了没有,但是又没有胆量去问,心像被裁缝女牵着走似的。

裁缝女做事麻利,从不磨磨蹭蹭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忙不过来。在这个庄上,每当走到这里总能听到踩踏缝纫机的声音,特别是年底,夜已很深了,窗户还透着灯光,做缝纫确实很辛苦。

她的标致,也招来了个别男人的“惦记”,她总会婉转地给予谢绝,因为她的心不在这里,这里没有她心宜的人,这里也不是她最终的心灵港湾。后来她还是走了,与前夫办妥了离婚手续,与一位工程师结了婚,生一女儿,现居住在江都城区。

时光流逝,世事变更,乡村那些人和事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经过时间的沉淀,便像陈年老酒,让人留恋,难以忘怀。乡村的裁缝店也许会成为历史,但裁缝女的美好印象却定格在官垛人的心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