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2014-09-19 00:00:00    作者:钱平泉    来源:今日高邮

第一次随团旅游是到首都北京。毕竟出去玩得少,虽说兴奋莫名,然而却被旅途中的一些事打了不少折扣。这些事就像当地名胜风光,同样让我记忆深刻。

貔  貅

早就听说,到北京玩一定要摸貔貅的屁股,可以求财,可以辟邪。果然,导游将我们带到一处馆所,厅堂正中安放着一座玉石雕琢的貔貅。导游介绍说,貔貅以财为食,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又介绍貔貅摸法:先按它的耳朵,因为貔貅只忠于自己的主人,按住耳朵代表降伏它,然后顺下来是前爪、身子、后爪、屁股,然后从屁股那里虚空抓一把,放到自己口袋里,称抓财。

听着介绍,再看那只貔貅,果然屁股光溜溜的。游人实在太多,我恰好在人群里层,最靠近那神兽,不如先摸为快。导游话音未落,我就急急弯下身去将貔貅从头到尾摸了个遍。当我直起身子,猛听导游又说,貔貅的眼和嘴都是不能摸的。因为貔貅眼睛是望财的,嘴是叼财的,人摸了后,本身的世俗之气沾染到貔貅的嘴和眼睛,对貔貅灵力有影响。我一听,傻了,我分明摸了貔貅的嘴和眼睛啊,太猴急了,真荒唐!此处白玩了,我懊恼不已,刚才的兴致早已烟消云散,弄得好半天都没缓过劲来

撞  钟

那一次,游小布达拉宫。

景点建有钟楼,悬着大钟圆木,且巧立名目曰“撞钟祈福”。寺庙的钟声只在影视里听过,只在张继的《枫桥夜泊》里听过,亲身体验倒是第一次,够新鲜刺激,大家都在跃跃欲试。我的一个年轻同事付费撞钟后,让我帮他与大钟合影留念。正当他摆好pose我准备按快门的时候,猛听导游一声断喝:“你们干什么?这能留影吗?送钟(终)回家啊!”同事听了唬得赶紧跳下台来,讪讪地脸涨得通红。谁曾料到,留影竟留了个没趣呢!

败家石

类似的情形又在另一个景点上演着。

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巨石,突兀凌空,昂首俯卧在汉白玉的石座之上,如同四合院的屏风。听导游介绍,此石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二十几吨,名为“败家石”。

败家石?名字够有悬念的。

导游接着讲了此石的来历,大意是明朝有个叫米万钟的,爱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园里,陈列着许多怪石。一日在房山群山中偶尔发现这块巨石,当即爬上石头顶礼膜拜、赞叹不止,拟将此石置于他的花园。可是石头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有人给他献策:秦始皇修长城时,不是用修水道的办法搬运山石的吗?米万钟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雇了很多民工,先修起一条大路,又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泼路,冻成了一条冰水道。米万钟为运这块大青石,花了不知多少钱,石头运到良乡,他的财力也耗尽了,只好丢弃路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块大青石叫做“败家石”。这石头后来被乾隆下旨移到此处,命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

美丽的石头,古老的传奇,令人叹为观止。一些游客显然被感染了,纷纷照相留影。却又听导游说道:“照什么呀,把败家石、败运带回家啊?”周围一阵哄笑。导游说得轻描淡写,那拍了照的游客们却变了脸色。

下下签

游普光寺。

听导游说,此处香火旺盛,求签颇为灵验。果然看见烧香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和妻女也花了100元烧了高香,拜佛祈祷,妻子又另花10元钱为我求了一支签。拿着签向主事的和尚求解,竟是一支下下签。大意谓我一生劳劳碌碌,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尽管我知道自己至今确实没有干出什么事业,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但如此断言依然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心情跌落到冰点。甚至旅游归来后许多天仍耿耿于怀。这不是花钱买罪受啊!不拜佛求签,我对生活仍怀有幻想;求个下下签,灵魂就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彷徨无依。这令我想起了祥林嫂之死,祥林嫂的生活信念不就是被封建礼教摧毁的么。

旅途事,让人添堵,实在败兴,不说也罢。

我们远道而来,无非花钱买个快乐,却无端惹出许多烦恼,何苦来哉。或许我们初涉远旅,资历未足,相信走得多了,事便可避免。话又说回来,我们大都原本就是唯物无神论者,神佛鬼怪本无足道哉,之所以受,因为太过迷信。内心添堵,说明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然而真正战胜自我、闲旷放达又谈何容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