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冬天的记忆

2013-01-31 00:00:00    作者:黄世贵    来源:今日高邮

每到寒冬腊月,当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菜肴时,我就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插队在农村的一些酸楚、有趣的生活片段。

刚下乡的时候,正好是隆冬季节,生产队把我们几个临时安置在一户比较清爽干净且宽敞的老大娘家,在她家的西厢屋打了地铺。热情的老大娘,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几个大小伙子,张罗着给我们做饭、弄菜,我至今还忘记不了那慈姑烧肉的香味。当香味在整个庄子上弥漫时,农户们都知道是老大娘家款待知青了。细细品味,肉烂、味香,慈姑又酥又软,可谓回味无穷。饭足菜饱之后,站在农家小院门口,观赏那鹅毛般的大雪,纯洁的心境更增添了几分宁静和好奇。只听到白雪沙沙地飘在树上、路上、屋上,似乎把一切烦恼、纷争、浮躁、肮脏都覆盖了,只有那一片美丽的银色世界。

我们知青小组大约过了近一个月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后,考验就不胫而来了。队里把我们安排到了大队部的一间小房子里,我们的独立生活开始了。因为刚到农村,下地干活时农民们照顾我们,派一些较轻的农活给我们干,我们还能勉强适应,但放工回来烧饭可成了大难题了。最初几天还可以,生产队送来了一些蔬菜给我们,一放工,七手八脚洗菜的洗菜,烧火的烧火,大家吃着自己烧的半生烂熟的菜和忽硬忽烂的饭。虽然是强吃硬咽,毕竟是自己烧的,心里还有一丝丝的欣慰,但更多的是酸楚和茫然,让我们第一次尝受了生活的艰辛。然而,更艰辛的考验还在后面。由于白天干活,无闲人种菜,也无处买菜,只有国家供应的每人每月38斤米(刚开始,国家供应10个月,以后就靠自力更生,干农活,分工分粮了);中午回来,只好扒白米饭了,吃一些自带的咸菜,后来咸菜也吃完了,真的是扒白米饭了。要说苦还真是有点苦,但苦能锤炼人,启发人。怎么办?用开水冲三鲜汤。所谓三鲜:即酱油、盐、油,后来知青们俗称神仙汤,在那时,这神仙汤确实帮助知青们度过那艰难的岁月。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劳动之余,苦中取乐,在封冻了的小河上溜冰,原本冰冷的身体不大一会已经是热血沸腾了。此时此刻站在冰面上,仰望流动的云彩,远眺袅袅的炊烟,别有一番情趣,爽啊!忽然,不知哪位老兄惊叫了起来说:“大家快看,一只鸭子卡在冰缝里。”我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这只鸭子,随即这位老兄跑过来把鸭子拎起来。不知谁说了一句,拿回去烧烧吃。当我们回到宿舍时,才发现是只死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准备把毛拔拔,洗洗剁剁,多放点作料盖盖味,烧烧吃,总比喝神仙汤好。当我们兴致正浓,精心操作时,原来的房东老大娘快步跑到我们的宿舍,气喘吁吁地说:“你们在烧什么东西啊?你们这些伢子怎么把死鸭子拿回来烧呢?唉,真不懂事,离开父母了,你们自己要对得起自己啊!”随即夺过鸭子就走了,我们既是一头雾水,不清楚她怎么晓得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老大娘的敬重,就如同尊敬我们的父母一样,因为老大娘是对我们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的身体负责!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饥不择食了!第二天,我们依然和农民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回到了我们的住处照样是手忙脚乱地做饭,当我们刚把饭煮好,神仙汤还未烧好,只见老大娘笑容满面地拎着一个大瓷缸子朝我们走过来,我赶紧迎上去说:“大娘,屋里坐……”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她跨进了大门,把瓷缸子放在饭桌上说:“趁热吃吧。”我们几个小伙子一看,原来是鸭汤。我们看着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鸭汤,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呵,原来她是把自己家里生蛋的老鸭杀了烧给我们吃了。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直盯着老大娘看,那慈祥的面孔,善良的举动,真是让人刻骨铭心,至今难以忘怀!

当积雪融化的季节到来时,那光秃秃的树干挺立着,那泥泞的小路纵横着,那片片的田野袒露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等待着农民的耕耘。然而,对我们知青来说更大的考验到来了,生产队派我们知青组出一人去和农民拉田,即替代牲畜在水里耕田,我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我身体壮,力气大。”面对薄薄的流动着的零碎细小的冰块,我把裤子卷得高高的,勇敢地下了水田,骤然,刺骨刺心,真想打退堂鼓,但看到农民兄弟泰然自若、胸有成竹地把绳套放在肩膀上,熟练地拉了起来,我也不甘示弱,依样画葫芦也套起了绳子。我在水田里拉了一行又一行、跑了一圈又一圈,倒也不那么冷了,真的,当时我感到很兴奋,我也参与到大劳力的行列里了。就在这个时候,由于我的双腿打软抬不起,迈不开,后面农民的一双有力的大脚踩到了我的小腿肚上,脚趾划破了我的小腿肚子,顷刻间鲜血直流,染红了黑色的泥浆水。农民们把我拉上了田埂,我迅速地朝宿舍跑去(当时生产队没有医务室),当我路过房东老大娘家门口的时候,老大娘忽然拦住我说:“小黄,你怎么了,快进屋……”,她随即用那高脚木盆打了汤罐里的温水,洗干净我那划破的小腿,并用酒精抹了伤口,扯了一块破旧的布给我包扎了起来。当时,虽然是寒冷天气,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热血沸腾起来,这难道不是慈母般的爱和情吗?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大教材,正是老大娘的所作所为,使我对中国农民的勤劳、淳朴、善良从抽象提升到了具体,从平面旋转到立体,从无形转化为有形,一直是导航我处人遇事、待人接物与日常生活的可贵精神财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