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记 忆

2014-09-09 00:00:00    作者:王增俊    来源:今日高邮

人生中,有的东西想方设法想记住它,却在不经意间忘记了;有的东西千方百计想忘记它,却永久地留在了记忆里。

三十多年前,那是一个上班记“工分”、吃饭拿“粮票”、点灯用“洋油”的年代,物资匮乏,农村生活贫苦。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庄上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有10多个,由于没有人看管,也只能随着大人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玩耍,重要的是为了能蹭上生产队的“大锅饭”,大人们辛勤劳作、小伙伴们肆意玩耍倒也构成了和谐的画面。记忆中,到了吃饭的时候,碰到厉害的生产队长,孩子们的笑声就会荡然无存,那时的母亲总是将我带到旁边,把自己仅有的饭菜分一小部分到我的小碗里,我们一起吃,母亲总是边吃边告诉我,“公家的饭不能白吃,公家的东西不能拿。”我也只是似懂非懂。

二十多年前,我投笔从戎。军校毕业后,有幸在首长机关工作。首长是山东人,当兵40年,耿直、清廉、正派。虽然已是共和国的将军,但他的老母亲仍然坚持在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记忆中,每次陪他散步,我们唯一不变的话题也是他总向我灌输的为官“三看看”理论,他也一直认为这个理论是他的专利发明,“为官之人,要经常到产房看看,人来世间带来了什么;要经常到殡仪馆去看看,人离开后带走了什么;要经常到监狱去看看,欲望都带走了什么”。就这句听似别扭刺耳的“三看看”理论,不知不觉地却成了我的座右铭,让我受益匪浅。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我未曾公权私用,未曾违规违纪,未曾越过红线。

三年前,我选择离开部队到老家工作,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加入到工商红盾这个光荣的集体。刚报到上班的第一个周末,记忆中,那是个严寒的夜晚,我到乡下看望父母。一家五口人终于团圆了,母亲忙了一桌子的饭菜,热热闹闹的,推杯换盏间我有了些许醉意。尽管是数九寒天,饭后母亲仍执意让我和她在房前的小路上散步,我意识到母亲有话要吩咐。母亲先唠叨了家长里短,许久,母亲说,“儿子,现在回到老家工作,有了点名堂,头别抬得太高,别让乡里乡亲看不上,有了饭碗,就吃碗里的,不要吃碗外的。”记忆中,那个冬天虽然很冷,但“就吃碗里的,不要吃碗外的”却温暖了我的心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