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消失的声音

2014-09-09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我去市新闻信息中心查阅学习资料,顺便拜会几位好友,刚踏进一楼大门,就听到从院墙内远处传来阵阵震耳的敲击声。这种响声似我童年时代几乎天天能听到的声音,太耳熟不过了。我朝着悦耳的“笃笃笃”的响声走去,一位木匠师傅坐在放工具的木桶上,用斧子、凿子正为看大门的唐师傅家箍洗澡桶。

从洗澡桶外表看上去有年代了,里外桐油都脱胶了,表面层花花斑斑的,洗澡桶底板都变形变翘了,四周板料有的开裂露出针头大小缝隙。唐师傅指着洗澡桶说,它是我家上代留下来的宝贝,是当时唯一值钱的家当,平时大人小孩用它洗澡洗衣服,闲时拿它腌制大白菜,摆放稻麦、米面,当时还用它坐在里面下河摘菱角、摸河蚌,作用可大了,跟随我身边几十年了,现在条件虽然好了,用不上它,但毕竟过去起过大的作用,舍不得扔掉,因天气渐渐热起来,单位没有冲凉的地方,为了方便洗澡,想到了它,拿出来一看洗澡桶外边有一道铜箍断裂了,怕洗澡时坐在里面不安全,我正为这事发愁时,太巧了,箍桶师傅路过门口,请他换一套新铁箍。

听完唐师傅一番话后,我好奇地走到箍桶师傅面前与他聊了起来,“老师傅哪里人氏?”“兴化马踏巷的。”“高寿了?”“小呢,七十三岁,属马的。”“像您这样的精湛技术家乡还有谁会?”“没有人会,快绝种了。”“就没想到传承给后代?”“不怕你老弟笑话,想过,四个儿子、两个孙子,没有一个肯学的,都说我这是讨饭的行当丢人,老婆都难找。”老师傅一提到这事就浑身来劲,拉开了话匣子,他张口向手掌心吐了几口唾沫,边干活边说:想当年,我的父母亲为我学这门手艺活,托张三求李四,礼送了不少,好不容易为我找了一位在我们那一带有名的木匠师傅。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本人”,为了谋生存求生活,我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耻下问,多练多学,我十七学徒,学了一年半就满师了,一人出来闯荡江湖,尽管当时的工钱不高,全家六口人,除了种田,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就靠我一人一天一块陆角钱过日子,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学手艺前父母亲为我相亲,谈一个回一个,姑娘不肯嫁给我,说我们家是死种田的没出息,自从我手艺学出来,谈亲说媒的人络绎不绝,天天都有人上门提亲,好女孩主动跑上门来,我还有点不理不睬的,想当初我们多走时吃香啊,上人家门一天,三顿包吃,一包香烟,一元陆角工钱,夏天日长下午还有二顿子吃,晚上少不了老酒款待,上席位置让我坐,把我服侍得帖帖的,大师傅长大师傅短的,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唉,不提往事了。

说着,说着,老师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可惜呀,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肯学这门手艺活的,我们这一代人剩下的光阴不多了,再过五年、十年,传统的手艺活“笃笃笃”的声音就消失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