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2 00:00:00 作者:朱禄山 来源:今日高邮
我生平就不善喝酒,准确地说是不会喝白酒,连啤酒也不喝,这在同事或朋友中是众人皆知的。故平时同大家一起参加酒席,极少有人劝我喝白酒、啤酒,让我自己随便喝一点饮料。这样的局面对我来说来之不易的,这是我用多次的只喝了那么一点点白酒,就吐得不亦乐乎的醉酒丑态和费了不计其数的推三托四的口舌才换来的。因此,平时在酒席桌上,我总是低调做人,减少别人的注意,免得大家总拿白酒来恐吓我,那样我就不是来享受宴席,而是来受罪了。
但在有葡萄酒的酒宴上,我还会主动要求喝一点葡萄酒的,不多,二三两。据说葡萄酒中含有一种叫“单宁”的元素,它可以抗心血管动脉粥硬化,经常喝葡萄酒可以减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有没有科学依据,不得而知,我只是从关注自我身体健康这一点出发,少喝那么一点点。
今年“立秋”刚到,我们这里市场上就有大量葡萄上市了,价格便宜得很,最低的十元四斤。品种不算多,以乒乓葡萄为多,个大如乒乓球,肉厚汁多,紫色中透出淡淡的绿,挨挨挤挤一串串,十分诱惑人。我这不喜欢吃水果的人也经不住它诱惑,买几斤回来尝尝,这一尝就尝出了瘾。当摘下一粒葡萄,轻轻剥开紫色的薄皮,立刻露出翡翠色的果肉,那葡萄汁也急急忙忙跟着流淌出来,一定要吮着将葡萄送进嘴中,立时,那满满的、鲜美的、甜滋滋略带一点酸的滋味在嘴中弥散开来,生津解渴,令我欲罢不能。从这以后,我每天都要买几斤回来,一饱口福。
十天前,剥葡萄吃时,看到流淌的葡萄汁,我忽然触发灵感,自己喜欢喝葡萄酒,市场上葡萄这么便宜,何不自己酿造葡萄酒呢? 但真正要自己动手来酿造,却不知怎么操作,于是就向周围的邻居朋友请教。许多人基本上和我差不多,没酿过葡萄酒,偶尔酿过葡萄酒的,说法不一。
我就上网查询,这一查,这酿造葡萄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学问大着呢!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就有3000——5000年了,最早酿葡萄酒的是波斯人,有文字记载的是古埃及人。如今最出名的葡萄酒是法国知名酒庄酿造的不同品牌年份干葡萄酒。我国酿造葡萄酒历史说长也长,唐朝诗人王翰的诗中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诗句,说明那时我国就有葡萄酒了。说短也短,成规模、上档次酿造,品质能够跻身世界葡萄酒行列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距今仅有三十年多光阴。且不说酿造葡萄酒对葡萄的品种和采摘期有十分苛刻的要求,当葡萄摘下后存放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就要迅速投入酿酒过程,否则就会影响酒的质量。酿造的第一步是去杂摘梗。这新鲜的葡萄不能消毒,也不能用水清洗,不去皮也不去籽。因为葡萄皮上本身就带有天然酵母菌,如消毒、清洗、去皮,就把酵母菌一起去掉了,这样就无法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来。第二步是挤榨果汁。著名酒庄都是用脚踩踏,这样可以让酵母菌与葡萄汁充分搅拌,同时又把葡萄的果汁挤榨出来,分离并去掉籽、皮。第三步 是发酵。把葡萄汁灌注到橡木桶里密封发酵。酒桶要放在恒温恒湿的酒窖里,时间一般需要七天,让糖份转化为酒精,这时葡萄才完成了羽化登仙的生命之旅,成为人们口中的甘露——葡萄酒。我在这里说得简单,葡萄酒的酿造是一门艺术,其中的过程和技术非常复杂,否则还要酿酒专家、总监等技术人员干什么!
我自酿葡萄酒不可能那么复杂,也没有高档的酿酒设备。但有些条件还是可能做到的,到我们这儿的葡萄种植园里,买当天刚摘下的新鲜葡萄十多斤,按照学到的三个步骤一一操作。但挤榨葡萄汁是用手而不是用脚踩,遗憾的是我没有橡木桶和酒窖贮藏发酵,只能把挤榨出来的葡萄汁,放在大口玻璃瓶里,同时加了半斤白糖密封发酵。加白糖是依我的口味而胡乱添加的,只是为了好进口。真正的干红葡萄酒不加一滴水、不加一点糖,更不能加任何添加剂,是纯葡萄汁酿制,喝到嘴里只有酸味没有甜味。而白葡萄酒虽然有点甜,也不允许加糖,是葡萄自身产生的甜味。经过一周的密封发酵,我的红葡萄酒终于酿制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密封盖,立刻就有一缕葡萄酒的酸甜醇香味钻入鼻孔,还没喝就已被它陶醉了。我连忙从中舀出一小杯细细品味,那柔和的酸、淡淡的甜,味道真是妙不可言。于是,我每天都要喝一顿葡萄酒,不贪,二三两。现在我才感受到喝酒人对酒的情感:“人生有酒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什么酒并不重要,你最喜欢喝的就是最好的。
我已决定,再多买一点葡萄回来,继续酿制葡萄酒,以便长久地细细地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