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夕阳遐思

2014-10-20 00:00:00    作者:庞博    来源:今日高邮

我是高邮人。鸭蛋,阳春面,汪曾祺。地地道道。她,不很富饶,有水无山,算不得美,不过这就是我家乡了。

看夕阳,是傍河而居的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南京看不到夕阳。每日向晚,只有那高高的研究生大楼的阴影洒在草木上,偶尔斜阳从楼侧透出,散落在西南到东北贯通的小道上,光与影的结合达到极致,几番下课走过桥看到那一抹余晖,都要稍作驻足。

小时候家住在运河堤畔,看夕阳,也太过稀松平常了。夕阳红得赛过腌制后的鸭蛋黄,眨眼新月就已高悬在了天上。天暗暗地黑了,萤火虫飞了出来,星星闪了出来。不时的,会有轮船的汽笛长长地拉起。哦,午夜钟笛。那时候,我还活在童话里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这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蓝蓝的天。

上学后的很多年,我无暇顾及夕阳。早出晚归,往往披星戴月,黄昏的时候,都在匆匆赶往食堂的路上。小城虽小,校园的院落至城西湖畔,怕都不足一公里,但幢幢高楼阻隔在其中。尤其是在邮中的日子里,傍晚若是心烦意乱,会站到操场高高的西看台上,那是离夕阳最近的地方。站那儿发会呆,是那段日子里多么奢侈的事儿。记得西看台下,就是郊区农民的宅院。两个毗邻的猪圈里,有好些猪仔。中有一只长得极为纤小,一次竟发觉它走在猪圈的外边。我们见了大叫着喊主人,终于一个农妇走出来:“孩子们你们别喊了,它活不了的,让它自个儿走去吧。”伴着暮色,望着那似乎自由了的猪仔,心底竟倒抽了一口凉气。西北有高楼,而高台多悲风。世间有的是太多的没奈何。

周六晚上总算是不用上晚自习了。下课时分,揪起书包跨上车冲出学校,便是一条向西的小路。夕阳便在尽头那高耸的幢幢楼房后边。有时开足马力,想一心冲到西头去,冲到河堤上,去看久违的夕阳。不过,残阳落水的时间太短暂了,赶着赶着,光影便没落了,只余下暮色阴沉。还是回家罢。一次又一次妄想,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落空着。

大学时候,每次回家,携奶茶走二桥看夕阳成了一项约定的消遣。无论五一还是国庆,无论春节还是暑期,打通电话:走?便上二桥。呆呆地傻傻地坐在堤坝上也好,疯着闹着笑着厮打着在田间乱跑也好,总之,都在傍晚那抹柔情的夕阳下。总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守在湖堤,都为了捕捉可遇而不可求的夕阳,和一抹稍纵即逝的侧光。终于夜深人稀,余辉散了,整个长堤的灯也快亮了。黑夜的味道弥散开来,晚风凉凉地吹,寒鸦低低地叫,古松的黛色越加阴沉,方才回头,回归河东,万家灯火的地方。

又是十一,大学最后的十一,必当回家。看到夕阳一定要多瞄几眼,仿佛以后便不能年年岁岁长相见了。家乡的伙伴,四年来所有长假短假,从不同的城市回家,以后,依旧奔向不同的城市去吧。大多不会留在家乡,也怕不能频频回家。慢慢求学路后,总该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不久后的日子,会有几多辛酸苦辣?可怎么都要忍着熬着挺着哭着走过来。未来,太多的还未曾想,想过的也怕太过模糊,也许,人就该这样稀里糊涂地跌打滚爬着下去,不过,谁又能让我停伫呢?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像这夕阳。

四年前,我们从当年邮中砖红的建筑里四散开来,四年后,当年那么要好的我们终于疏远了。几年不见,再见已不知该说什么。平日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偶尔偶尔,会有一个远方的电话,开始在那头诉说起相似的迷茫。可又有谁踌躇满志势如破竹不会迷惘呢?叹口气也好,跺跺脚也好,哭天抢地或是昏沉数日也好,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像这夕阳。所幸,有的时候,山重水复,便是柳暗花明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