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00:00:00 作者:龙飞 来源:今日高邮
两年前的陕西之行,在途经宜川时想看看心仪已久的壶口瀑布,岂料上游洪峰导致壶口景区关闭,我只能远远地望着、听着巨浪翻腾时升起的水雾和数里可闻的奔腾呼啸声,未能如愿与壶口有零距离接触。怀揣这个愿望,今年我在不同的地点和月份与壶口结缘,聆听她的澎湃,领略她的气势,体验一回真正的“风口浪尖”。
结束了王家大院的游览,一行人踏上吉县壶口的旅程。天公不作美,一路上雨水相伴,近6个小时的车程在逶迤古朴的黄土高原上行驶,闲暇目光欣赏着窗外深谷万壑风景。临近目的地,便看到车窗外的黄河在不远处静静地流淌,几乎听不到一丝声响,我不禁担心能否看到她磅礴的气势,当距离黄河大桥越来越近时,惊涛拍岸的巨浪撞击声似隆隆雷声越来越大,一阵一阵的白色水雾随风升起。
导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到了黄河心不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气势和力度则是母亲河的“心脏”。其实,我也多次看过有关黄河题材的纪录片,知道她在青海,是美妙飘逸的;在宁夏,是平静柔和的;在河南,是浩荡壮美的;在山东,是平稳缓慢地流淌,黄河基本上在这些流域展现给人们的是她阴柔的一面。唯有地处吕梁地区的壶口她巨大落差、气势恢弘地浓缩了黄河的精华,展示了黄河的壮美,呈现出她阳刚一面,把黄河的伟岸、阳刚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在流经晋陕大峡谷时收拢于壶口形成天然瀑布。在上游看壶口,更多感受她的悲壮和沧桑,经过九曲十八弯在靠近壶口段面时,如一卷黄毯徐徐地展开,在四百多米宽河面上像在闲庭散步,洋洋洒洒地从上游漫步而来,潇潇洒洒地向下游游荡而去。突然间黄河不见了,四百多米宽的水面骤然压缩在二三十米的“龙槽” 如巨壶注水,排山倒海似地涌来,更像一群失足的奔马,在突然和仓促间撞击着、翻腾着从石崖断层上跌入深谷,再波涛翻滚咆哮着向上反扑,水流四溅,卷起层层白浪,惊涛怒吼似雷鸣。
在下游看壶口,就能看到她全部的面目,浩荡的黄河之水像李白诗描述的一样,从天而来,蔚为壮观,像巨鹰展翅俯冲,更像一幅巨画挂于山川间。黄河水的急速收敛,飞流直下,注入深潭,形成腾腾雾气,直冲蓝天,一拨接一拨地袭来,让游人深切地感受“身临黄河边,无云雨满天”的境界。瞬间你会头湿身潮,水雾总是让摄影器材的镜头挂满了“泪花”;在壶口地域着浅色服装时,水雾中的黄泥沙会为你做一次最廉价的“印染”。在这样的惊涛和水雾中,我再次与壶口道别,踏上了晋北之路。
壶口之美,美在自然,美在惊心动魄,甚至于心惊肉跳。离开壶口时我情不自禁地再次唱起了“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第一次不自觉地唱起这歌,是在平遥,歌词里的意境,不身临其境是无法感悟与领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