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老有所依

2014-11-25 00:00:00    作者:陈顺芳    来源:今日高邮

一直想探访一下养老院,今日才得以成行。

养老院的外墙上,赫然写着“养老  敬老  爱老”六个大字。

院子很大。围着走廊散坐着三三两两晒太阳的老人:毕竟,已是冬天了呀。

我的出现,引起一点骚动:“你找谁啊?”“你是哪儿的?”“我们院长不在哎。”

呵,只是来看看你们的,不是来找领导的。

老人们有些狐疑。但还不太排斥。也许,他们经常遭遇有人“来看看”吧。

厨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红烧鲫鱼、炒土豆丝、青菜汤。大大的盆,大大的碗。

已有人热情地在身后介绍:每天两菜一汤,每天有荤。

怎么装这么多碗?

近一百个人,十桌呢。

吃得惯么?

好着呢。还有人嫌伙食太好了,说糖尿病、高血压都吃出来了。

我哂笑。干脆,我坐到了他们中间,加入了晒太阳的队伍。我的诚意,打开了他们的话闸子。

旁边的老伯说:包我们吃包我们住,每月还给我们一百块钱零花,这日子好得很,就是千万不能生病,生病就可怜了。

医药费报销么?

不是医药费的事,我们的医药费报销百分之九十呢。是没人问。前两天一个老太跌下来了,正躺床上呢。

我很能体会这种艰难之处。那种家人式的嘘寒问暖呵护备至,于这个团体之中,一时恐怕还很难实现。

就如我看着一张张饱经沧桑的满怀着热情的脸,却不能忽视,他们每个人的衣衫上,皆是破旧可见。

身后倚墙而立的一位老太对我说:我是眼睛看不见哎,也来这十年了。

旁边立即有人插话:都是我们帮她,吃饭我们夹菜给她,走路我们搀她。

是的。他们中,有人失明,有人跛腿,有人智障,但为了彼此需要,常常互成为对方的眼、腿,抑或思想。这,也算不幸中之万幸吧?也算是让人欣慰的事吧?

我问一位老伯,您有子女吧?

突然就觉得这话问得太过愚蠢:但凡来这儿的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吧?抑或是一辈子单身,抑或是老到剩了自己一个人。

老伯告诉我,他年轻时家里成分不好,为了活口,一个人背井离乡了四十三年,老了回到家乡,连户口都找不到了,只得进了养老院。我打趣他,原来你是闯荡江湖去的。他说,哪是,我是流浪去的。

“流浪”俩字,让我倍觉辛酸。

一位老太带我参观她的房间。三张床,独立的卫生间,等。我问:还不错呢,三个人住?她说是啊,不过前段时间走了一个,现在就我们两个人。

身后有人帮腔:“我们每年都要走十来个人呢。”“今年还好,才几个人。”“不一定哦,年前到年后说不定还不止呢。”……

我突然就觉得养老院的终极涵义:养老、送终。

我的面前,凑过来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我向他招呼:您今年多大啦?

九十二。

哇,精神这么好,一百岁没问题!

旁边有人笑了。我解释,是真的,现在人没有大病活到一百岁不成问题。

他们直点头。其实他们也确信呢,不过是更乐意别人帮他们肯定这一点罢了。

“说良心话,还是共产党好,还是国家政策好!”几位跟我聊完后,均是如此真心实意而又深情厚义地跟我叙说这同一句话。

虽然,我从不习惯说或者听大话套话,但确能感受到,他们是如此地诚恳,如此地发自肺腑。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养老院定会在满足于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把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打理得更为充实、富足,以做到真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