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飘渺的风姿

2014-12-05 00:00:00    作者:周 游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常不识风向,不知风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不过,每每临风的时候,我总想起吉亮工,还有他写的《风先生传》——

先生姓风氏,名风,字风风,系出风后,不知若干世。然喜风,遇风辄狂笑,笑不止,即大哭。人见其哭笑无由也,怪之,以为有癫病。先生亦不辩也。尝无事,从其徒游。徒众亦不知其状,口语风而已。世忽变,举世皆为风疾。其徒曰:“是先生所化也。”先生不任受,曰:“彼自一风风,我自一风风,风固可相混欤?”若四方风动时,或者为先生之风之所从出也。今先生愈益呆,由风入木,几不知人我与痛痒。众益怪之,以为先生殆将死也。先生闻之,则大笑,不复更哭。见大风风,则喃喃与之语,不辨何辞。人亦安之,不足复道之也。赞曰:人风我,我风人,不知我之为风与人之为风欤?须各有其真。

作者劈头就说:“先生姓风氏,名风,字风风。”连用四个“风”字,可谓四面来风!风非疯也!此风非病,可谓真性情也!《风先生传》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传主不羁的风采。

令我困惑多年的是,风先生是谁?谁是风先生?吉亮工为什么写《风先生传》?风先生和吉亮工有没有关系?我们先来扫描一下吉亮工的简历,看看能得出怎样的印象吧。

吉亮工,字柱臣,一字住岑,别署莽书生,江苏高邮人,生于咸丰七年(1875),卒于民国四年(1915)。

少年时代,吉亮工就精通诗文书画,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本可步入仕途,但他自命不凡,顾盼自雄,时而慕道,时而信佛,时而装疯,时而卖傻,抗节不仕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除夕,吉亮工对客挥毫写了若干首七绝,其中有两句诗:“又见周公辅新政,依然前度入关时。”旁观者无不莫名其妙。翌年,光绪、慈禧相继驾崩,溥仪继位为宣统帝,其父载沣摄政。大家这才明白吉亮工的诗意。吉亮工早就预知清朝灭亡,“诚异人也”(杜召棠《惜馀春轶事》)。

辛亥革命以后,外号“老虎”的江淮大盐枭徐宝山摇身一变成为扬州最高军政长官,竟然三顾茅庐,亲自延聘吉亮工当幕僚。吉亮工压根就不把这一介武夫放在眼里,一口回绝。有着八面威风的徐宝山居然依旧礼贤下士。一天,徐宝山设宴招待扬州名士,吉亮工也在被邀之列。酒后,徐宝山请求吉亮工写几副对联,吉亮工当即写道:

旧纸粉红色

先生油绿痰

“油绿痰”即“绿痰油”,显然是为对仗合韵而倒装,意思是说你徐宝山附庸风雅。徐宝山明知联语的意思,仍然拊掌大笑:“有趣!好!好!!好!!!”转身指挥手下悬之厅堂。吉亮工看他毫不介意,继而又写一副对联:

从来文士唯耽酒

自古英雄不读书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吉亮工的自况,下联是从唐朝诗人章碣的《焚书坑》诗中“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化来。他将徐宝山比作刘邦、项羽等不读书而能成就大事的英雄。是赞赏还是嘲讽?徐宝山还不以为意,仍然请吉亮工写联。于是,吉亮工又写道:

一身都是胆

万事总由天

此联何意?是否包含着劝徐宝山顺天意而行事呢?没有等到旁观者有所觉悟,吉亮工搁笔对徐宝山说:“大将军有虎气,不知能背一书生否?”徐宝山不假思索,立即俯身去背吉亮工上轿。翌日,吉亮工就入了徐园,从此成了徐宝山的幕僚。

平心而论,吉亮工之所以入幕徐府,是想跟徐宝山大干一番事业的,曾经六次帮助徐宝山致电《申报》谴责袁世凯,态度极其强硬。因而,徐宝山一跃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牵动着中国的政局,左右着中国的帮会。吉亮工认为,唯有徐宝山可能战胜袁世凯。如今扬州瘦西湖畔徐园门额“徐园”二字就是吉亮工当年留下的笔迹。两字风格迥异——“徐”为行楷,工整而苍劲;“园”为草书,张狂而飘逸。仔细看那繁体“”字中间的“袁”字却像“虎”字。不料一字成谶,袁世凯没有被围困,徐宝山却先遇刺身亡了。徐园真的成了纪念“老虎”徐宝山的场所!吉亮工非常悲痛,撰写挽联吊唁:

感慨意如何  煮酒话当年南北

英雄人不见  看花到今日园林

由此可见,吉亮工与徐宝山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传说,吉亮工此后就疯疯癫癫,自号“风先生”。不久,吉亮工也谢世了。关于吉亮工之死,众说纷纭,或谓之地藏真身,或称之得道真人。

听说高邮张家庄是吉亮工故里,我专程去了一趟,可惜那里如今没有一户人家姓吉,而且村庄已经易名特平。这里几乎无人知道吉亮工,更不知道他父母亲的名讳。他真像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

听说扬州花菊巷有吉亮工故居,我立即赶往瞻仰。朋友告知,这里曾有一副楹联:

座旁设酒随时饮

床上堆书信手拈

吉亮工诗酒风流,可谓嗜酒如命,好书如色。老宅依然坐西朝东,但是早就几易其主了,木质门楼明显饱经风霜,当年的书香早已随风飘逝了。

听说吉亮工是清末民初扬州颇富声望的文学社团——冶春后社主要社员,著有《诗传真》等。冶春后社建社于瘦西湖畔小金山,吉亮工曾撰联云:

社名仍号冶春  何必改作

来者都为游夏  可怀言诗

为此,我去了几趟小金山,可惜寻访未见。

听说吉亮工曾是惜馀春茶社常客,“柜上一漆牌,上题‘人生行乐’四字,乃吉孝廉亮工书”(同上)。为此,我也曾去惜馀春茶社小雅,可惜冶春遗风早已荡然无存,徒有虚名!

听说吉亮工还是一个画家,其画秉承了“扬州八怪”遗风。他画树木,常指天揭地;他画禽兽,必愤世嫉俗。所画花木、兽禽以及佛像,无不寄托他的情感,张扬他的个性。吉亮工去世后,其书画价值与日俱增。有人居然仿其笔意,假冒宝鼎,设摊叫卖。明眼人一望便知,因其功力与吉亮工相差甚远。这个仿作者偶尔也去惜馀春茶社扬风雅,时人恶之,见其便喊:“鬼至矣!”(同上)

听说吉亮工死后葬于扬州江家园,我特意找了一回,可惜找了一天,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找到他墓。

沉浸在夜色中,我伫立着,怅怅地,痴痴地,像树一样迎风而立,体验的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吉亮工已是“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无题》),我仍闻风而动地追询着,“我注视着 / 注视着 / 风,望也望不见 / 风之容颜”(佚名《六十自寿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