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桥呀桥

2013-01-14 00:00:00    作者:陈惠萍    来源:今日高邮

常常做这样一个梦,梦中我要走过家门前的那座小木桥。心惊胆战地踏上小桥,会立刻俯身抓住桥面,小心地向前移动,摇晃着来到桥中心,终于抵不过恐惧,随着颤抖跌落下去,却突然发现,原来小河没水。

醒来,摸摸汗涔涔的额头,会兀自伤感许久,童年的快乐,因为桥而黯然许多。

十岁左右吧,村庄前后,河网纵横,连接它们的就是乡邻们搬来的长树棍横搭在河岸两头,有时这桥就一根树棍。见着大人们自如地走在上面,我总在奇怪,他们的脚底是否长有我瞧不见的爪子,要不,像我这样光溜溜的脚板怎么可能站得稳呢?怕着,好奇着,经不住河对岸的诱惑,在伙伴们的鼓励和怂恿下,终于决定过桥。就如梦中一样,未到对岸,人已在水中沉浮,在大人的责备和警告下,从此不敢走这样的独木桥,有时甚至看到别人晃悠悠地在桥上,心也会不自觉地提到嗓子眼。

好像还没察觉,过去的那些木桥就悄然遁迹,横搭在河上的是印着不规则图案的水泥板。有时虽然一座桥由两三块水泥板组成,或许是想让桥面更宽些,两块水泥板之间总留着七八厘米的缝隙。疯玩一天的我们,走在这样的桥上,总忘了这暗藏的危险。还记得,那年的夏天,十一岁的小兰,因为不小心将一只凉鞋由缝隙掉到河里时的惊慌失措,要不是我死命地拽着她的衣角,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爬到河里寻鞋子。虽然她回家后遭到一顿打,但从此也让她养成了过桥时小心翼翼。

如今呀,再也寻不见那样的桥了。如今的桥与路一样,宽阔平坦,两旁是镂空的水泥栏杆,俨然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

春天老人们最爱倚着桥栏杆,口袋里揣着收音机,边晒太阳,边随着音乐哼唱着,瞧着两旁的花红柳绿,看着河水舒缓着向前,时不时地激情两嗓子。

夏天的夜晚,这桥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勤劳的爷爷奶奶们看见太阳落山了,会嚷着让孩子拎水来冲洗桥面。孩子们得到指示,奔走相告。就一会,伴着暑气和水声,那些赤脚的孩子早忘了炎热,只知在桥上乐着。不知是谁的一个嘀咕,孩子们会一哄而散,回家洗澡,早点来抢地盘。很快,你一张席子,我一张板凳,桥上热闹起来。大家谈天说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望着天上的星星月亮,伴着知了嘹亮的叫声,时不时地一阵凉风从河面上拂过,瞌睡虫悄悄潜入,桥上说话声渐弱,甜美的鼾声渐起。

秋天和冬天,这桥就是绝好的聊天好去处,立于桥上,看车来人往,说左邻右舍,一个又一个的好主意、好消息,从桥上飘向小村,又从小村飘向更远更远的地方。

如今这桥不仅是桥了,简直就是村人通向五彩世界的一枚小钮扣。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