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1 00:00:00 作者:王三宝 来源:今日高邮
在一家服装店,我看中一款衣服便与店主聊起来。
“这件衣服多少钱一件?”
“一千元。”
“你出价太高,四百元行吗?”
“这位兄弟,四百元我拿都拿不到。给你八百怎么样?”
“八百,太贵了,四百八,卖不卖?不卖我就走了。”
说罢,我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径直朝门外走去。
“小兄弟,亏本卖给你,六百。”
“我在网上只要四百就能买到,给你四百八算可以了。”
我边说边往外走,刚走到门外,传来店主的声音:
“兄弟,今天和你交个朋友,四百八卖给你。”
于是我们成交了。我想用很少的钱买到称心的东西,店主想卖出好价钱,我们的想法天经地义。我们之所以成交是因为我们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四百八”这个双方都认可的数字。我认为花这点钱买这件衣服值;店主认为少赚一点比不赚好。
现实生活中,为人做事,似乎都在寻求和维护类似的平衡点。两千多年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早就渗透这样的理念。人找不到平衡点心理就会失衡,一旦失衡往往会产生隔阂和矛盾。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妻子基本不做家务,家务活全被朋友包了。在朋友的心里感觉做家务并不累,只要妻子快乐他就快乐。对朋友而言妻子的快乐就是他心中的平衡点。而我的另外一位朋友与之反之,他认为做家务是妻子应该做的,即使他做了家务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夫妻间常因做家务而争吵,家里流动不和谐的音符,久而久之影响夫妻情感。究其原因是他们之间没有找到共认的平衡点。在亲友的劝说、调解下,他们终于达成共识,那就是:谁有时间谁做,互相体谅和关爱。
平衡点是一种认同、一种共识、一种心理慰藉,是人与人之间开放的和谐之花。有时为了寻求平衡点,要花很大代价。孙水林、孙东林的爱心接力让人动容。2010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哥哥孙水林为了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回家的农民工送工钱,带着筹集到的二十多万元与家人一起,从天津连夜赶回武汉黄陂,因路面结冰途经兰考时不幸遭遇车祸,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在料理后事前,忍着巨大悲痛毅然和家人先赶回武汉黄陂,在腊月廿九将筹集的33.6万元,全部发到60多位农民工手中,代哥哥完成了在大年三十前结清农民工工钱的遗愿。在孙水林兄弟的心里,讲诚信、守诚信就是他们心里的平衡点。
平衡点是承诺、是目标、是心灵愉悦的契合点。它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飞沫烟花、不是海市蜃楼;是实实在在的追求,是全心全意的努力和打造。平衡点必须符合道德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如果偏离了人类应该遵循的规则,这样的平衡点往往害人害己。
前几天,看到报上一则新闻,某位交通局长贪污受贿三百多万元,最后锒铛入狱。一位姓张的老板,有了钱,在外包养情妇,在一次与妻子的争吵中,失手把妻子掐死,最后成为阶下囚。一位是把索取不义之财当成一种快乐,一位是把经营婚外情当成一种幸福。他们获得的心理平衡点逾越了人的道德底线、违背法律法规,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大千世界的万千变化,人的平衡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千变万化不如一句话:用诚信去做事,用道义去获取,用常心去追求,让平衡点成为生活中永恒的幸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