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8 00:00:00 作者:孙友田 来源:今日高邮
——记歌词作家雪安理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族人民都以实际行动,做出佳绩隆重庆祝。文艺界也不例外,作家艺术家纷纷拿出精品力作献给党的八十诞辰。在这期间,由江苏省文联的歌词作家雪安理作词、常畅作曲、周金星演唱的音乐电视片《太阳妈妈》,被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连续播放28次。2001年6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一曲“太阳妈妈”,传唱大江南北》的短评,高度赞赏这首歌“以太阳的清晨东升,午间高挂和夕阳火红的自然景观,寓意党的成长和照耀祖国人民前进的历程。有关专家指出,《太阳妈妈》歌词优美、寓意深刻、乐曲动听,是庆祝建党80周年献歌中的精品”。这对雪安理来说当然是个很大的鼓舞,他一鼓作气在不长的时间内连续创作30余首歌词。其中作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MTV歌曲《路漫漫河弯弯》、《红旗飘起来》(卓亚演唱),《你爱太阳到永远》(吕继宏演唱)、《向前进》(王宏伟演唱)已拍摄完成。《长江的桥》、《我爱春水爱绿杨》已完成作曲。半年多来,他作词并组织拍摄4部音乐电视片,遇到的艰难困苦难以言说。当年7月22日,江苏卫视大写真栏目以《老雪的故事》为题,专门报道了他筹资拍摄的艰辛过程,看了使人感动。雪安理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来自基层的诗词作者,他把心里的话用诗歌写出来,再给诗歌插上翅膀,他一心扑到颂扬共产党、颂扬社会主义、颂扬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歌词创作上,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探求他那种激情似火写新歌的动力之源,必须从他的经历写起。
初识雪安理是在1989年,那时,他从一个县的文化宫调进江苏省文联刚一年,他把十多年在基层写的50多首诗歌,收集起来编一本诗集《人生随想》,嘱我写序,我答应了。从他的朋友中得知,他做过工、务过农,当过兵,做过民间文学的编辑工作,是革命大熔炉中炼出的一块好钢。
雪安理1943年出生在苏北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热爱劳动,他小小年纪就会撑船划桨,割稻施肥,喜爱家乡的民歌民谣,学会很多语言生动、音调优美的秧歌、号子,民间文学陶冶培育了他心中诗的幼芽,
因为家境贫寒,10岁那年,雪安理被一位新四军老干部领养,并带他到南京读书。这是他新的生活的开始。老革命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13岁住校就与他“约法三章”:一、每月只给1.5元零花钱,二、每周背熟3首唐诗,三、每逢节假日放学后必须步行回家。三条规定中数步行回家最难,周末放学后,他要从虹桥步行到南京东郊孝陵卫部队驻地。夏天顶着烈日走得大汗淋漓,到了中山门的护城河边洗完澡再继续赶路。走累了就数着街旁的大树和电线杆,咬着牙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冬天,顶着寒风,有时还踏着积雪,戴着单军帽,耳朵冻得通红。父亲说:不要戴口罩,那是医生、护士的专利,小孩子吃饱了,穿暖了,走点路算什么。
19岁那年,他响应祖国的召唤,报名参军。得到批准后,父亲送他去当兵,临行时,给了他3元钱。他看见有的新兵提着大包小包的糕点和水果,有的甚至带上了百元“巨款”,他在运兵火车的窗口睁大眼睛,在火车开动前没有发现父亲的身影,失望的泪水直流。但到了新兵连,他却是第一个接到家信的人。父亲在信中写道:“当兵是一件光荣和高兴的事情,我担心你母亲离开你会哭哭啼啼,所以没到车站送你,请你原谅。以后我保证每月至少写一封信给你,也希望早日看到你的立功喜报。”他被如山的父爱深深打动了,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把一切献给党。
军营是一所人生的大学校,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他在大学校、大熔炉里进步很快。他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学习“拒腐蚀永不沾”的革命作风。他把每月的6元津贴这样分配:一元自己用,其余的5元都寄给家乡的生产队或困难战友的家庭。他23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铁道兵三师评为学习标兵,连续6年评为五好战士。在这期间,他有幸结识了《铁道兵战士之歌》的词曲作者黄荣森上尉,向他学习歌词的创作方法。并经他推荐,调到了团宣传股,后又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就这样,雪安理由一个会写诗的先进战士走上了专职宣传的部门。此时,雪安理诗如泉涌,他把当战士的生活感受和爱党爱军的情怀都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时期的诗作,朴实中见真诚,平凡里有哲理。他在用心灵去点燃诗情,去点燃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真势之爱。
雪安理从部队复员退伍后,回乡不久被分配到县造纸厂当工人。他在厂里干最苦最累的活,每天带领几个农民工把数十吨草料装进庞大的钢铁蒸球。放浆时刻,他转动阀门,炽热的草浆就像咆哮的巨蟒飞窜而出,半个县城都能听到它的吼叫声,随之而来的是刺鼻的碱臭味。有的战友劝他求一下已被“解放”的老父亲,由他出面找关系调换一下工种,他轻声谢绝:“艰苦的工作总得有人干,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表现了一个复员军人的大无畏的精神。一次,浆池堵塞,被迫停产检修。他二话没说,光着身子跳进冷却的浆池中排除了故障,含着烧碱、硫酸、漂白粉的草浆,浸得他几天都提不起精神。当造纸工人的三年中,他先后在制浆、打浆车间工作,还跑过煤炭采购,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寒冷的除夕夜,他竟是躺在运输船的机舱中一只澡桶里度过的。
雪安理在学校、军营和工厂里养成的业余创作的习惯,一直坚持着。工人们都喜欢听他谈诗、讲故事。此时的雪安理,依然把写诗当作业余爱好,他在《秋千》一诗中,用诗的语言道出人生断想:“暂时的高飞,算不得真正的好汉。在人生的征途中,决不做摇摆的秋千。”
雪安理在30岁那年,又走进另一种新的生活天地,组织上把他调进县文化馆。不久,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喜事出现了——党中央一举粉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雪安理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兴奋,他和文友们创办了全省较早诞生的县级文艺刊物《珠湖》,发表在创刊号上的他的诗作《珍贵的照片》副题为“刘少奇1958年视察扬州地区”,充满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爱戴。
雪安理在基层文化单位工作的10多年中,除写诗外,还创作了许多戏剧和曲艺作品。
1988年,45岁的雪安理调入江苏省文联,从县城调进了省城,他凭着雄厚的生活积累和对文学真挚的追求,不断有新作品问世。1992年起他先后自写剧本,自筹资金,拍摄了电视剧《少年李时珍》、《中国神童》(又名“6集儿童故事”)、《浊世清流》等。1999年,由他作词的两首歌,被北京卫视《元宵文艺晚会》同时采用,他受到很大鼓舞,决心在歌词创作上再向前冲刺一番。
创作新歌直至拍成MTV是一件耗资费时的艺术工程,不如此又难以将新歌传播出去。当年10月份,他向全家人宣布一个重大决定:要拍摄5部音乐电视片,向党的十六大献礼。起初,家里人不赞成,到哪里去筹集百万元巨资呀!朋友们也劝他:60岁的人了,不要操心劳碌了。他坚持说:“我要全身新地投入喜迎十六大的活动中,相信会有人支持我、帮助我的。”
说干就干!不这样就不是雪安理了。他动员爱人雪梅、儿子雪漫天和女儿雪漫江拿出当时各自的积蓄共10万余元,自费去北京录制新歌。还带着新创作的歌词去征求作曲和演唱的艺术家的意见。他毅然北上,不为名不为利,只是想用歌声表达热爱党的情怀,想在主旋律歌曲创作上更上一层楼。他的想法得到省文联党组的支持,并要求他把这件好事做好。半年多,他创作的歌词有《小平,你好》、《你爱太阳到永远》、《我爱春水绿杨》、《向前走》、《红旗飘起来》、《路漫漫河弯弯》、《好事越多歌越多》、《你是天边的星》、《长江的桥》、《活要活得有奔头》、《二00八》、《千里万里》等数十首。诗歌一旦插上翅膀,就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视觉和听觉,让人产生共鸣,心潮激荡。
经过他苦口婆心、四处奔破,几个月来,已在北京拍摄成功四首MTV歌曲,它们是《向前走》、《路漫漫河弯弯》、《红旗飘起来》、《你爱太阳到永远》。这四首MTV歌曲,歌词的美和演唱的美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雪安理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对主旋律歌曲的创作要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口号化。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体验,从中提炼鼓舞人、激励人的素材,使人在美好的声乐中产生向上的力量。他还说,他搞歌词创作仅仅是开始。他表示:不仅要唱起主旋律,还要唱响、唱好主旋律。
激情似火写新歌,我们期待着雪安理写出更多更好的新歌,向党献礼。 (本报刊发时有删节。)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