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7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1975年底部队首长关心我,让我回家探亲。因告别亲人三年多了,第一次回家,我心里特别激动,兴冲冲地先跑到部队驻地大堡子(地名)邮电所花一元八角二分钱,向父母发了封电报:三十日到临泽车站接儿。
电报发出后,我稍做了一些准备,先托熟人买了张西宁开南京的硬座火车票,再向连队指导员请了一天假,搭乘团部固定班车,到西宁市区买些地方特产捎回家,孝敬父母长辈,顺便给家兄和我的侄男侄女们带点小吃。转了一天,各大商场都转了个遍,两条腿跑酸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买上,不是没有东西卖,而是觉得不划算。老家什么都有得卖,石头不能往山上背,舍不得把部队发给我的每月六元津贴费里的平时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钱白花了,狠狠心算了。当晚我空着手回到连队,许多同乡战友都知道我要回老家探亲,都纷纷前来打听我带些什么好吃的东西回家。听我一说,个个说我是小洞没有大蟹爬,小气得要命。后来觉得他们说得也在理。第二天,我又到部队军人服务部去看看,便宜的东西也没有,贵的东西还是舍不得买,心想回家向亲人们说明情况,求得他们谅解,身边除了携带的换身衣裳,好吃的一样东西都没带。
列车徐徐离开了西宁市火车站,我坐在七号车厢紧靠窗口的位置上,向四周张望了一下,一个个旅客都是生面孔,身边想找个攀家常话的人都没有,还好,事先我从连队图书室借了《雷锋的故事》《欧阳海之歌》等书籍带在身边,拿出来消磨时光。火车头冒着浓浓的青烟,鸣了几声长长的汽笛,拖着十几节像青龙似的车箱,向着目的地出发了。火车在青海高原上穿过一条条隧道,越过一道道山梁,横跨两个省份后,稳稳地停靠在陕西境内宝鸡市站台上。
在部队常听陕西籍老兵讲,宝鸡的烤鸡是全国出了名的,算是当地的一绝。人们利用暂时停车的时间,走下车厢,在站台上忙购吃物,我被他们的举动打动了,也跟着下来凑凑热闹。我被放在食品柜内的烤鸡香味吸引了,赶紧从上身内衣口袋里掏钱,便上前问了服务员:“烤鸡多少钱一只?”“一元一只。”服务员回答道,“来一只,解放军叔叔。”只见服务员手疾眼快,拿一只烤鸡往我手中塞。我说:“能不能便宜些?”服务员说:“不行。”“太贵了,谢谢,不要。”我调头才走两步远,只听其中一位年轻女服务员面带轻视的神色说:“傻当兵的,真小气,一眼看上去,就晓得是个穷当兵的。”旁边的另一服务员便问她道:“你怎么知道的?”“你瞧瞧他穿在身上的军装,只有上面有小口袋,下面没有大口袋。”
十分钟暂停时间到了,火车又向下一站驶去,这时已进入吃晚饭的时间。忽听列车上广播员说道:“各位旅客,6号车厢给各位旅客准备了很丰盛的各种炒菜,还有米饭、馒头、面条,请旅客们前来选购用餐。”稍过片刻见到有的旅客把从宝鸡站台上购买的食物拿出来放在座位前一张固定的台桌上,有烤鸡、猪爪子、花生米、茶叶蛋、肉包子,还有其它小吃,香味扑鼻。有的还从行李包里取出自备的白酒,边吃边喝。就在这时,餐厅一位服务员为了方便旅客,推着一辆四轮供应食品盒饭的车子,来回在车厢过道里走来走去,吆喝着。推到我跟前时,服务员说:“解放军同志来一份盒饭?”“最便宜的盒饭多少钱一份?”“五毛。”服务员回答说。我摇摇头,从放在行李架上的行李包里取出事先备好的方便面,撕开包装,放在刚入伍时部队配发给我的刷牙用的茶缸中,走到开水供应处,冲了些开水闷了会,靠在上下车的过道旁吃起来,算是吃完晚饭了。
火车经过三天两夜的行程,终于到了目的地南京火车站,旅客们依次排着队,携带着行李下了车。我出了站台门,乘上一辆电车,直奔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买了张南京开往高邮的汽车票。我看发车时间还没到,就跑到候车室外几家商场,转了转,想多少买点糖果带回家,毕竟离家多年了,转了好大一会工夫,还是没有如愿,舍不得。
汽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平稳地停在了临泽汽车站。我提着随身带的两只帆布包刚迈向车门,老远就看到亲人们踮着脚跟,仰着头挥着双手向我招呼。走在最前头的,是我苦命的妈妈。她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摇一晃上前搂着我,痛哭流涕。她哭哭停停,停停哭哭,把我穿在身上的棉衣扣解下来,从里翻到外。看到我穿在身上的一件白衬衣打了两个补丁,缝得粗针大马线的,像蛇流似的,她又哭说道:“乖乖要是在妈妈身边,哪能让你受那个洋罪……”在哥哥侄女们的再三劝说下,妈妈才擦干眼泪,和我们一起坐上哥哥备好的木船往老家驶去。
船在水中才驶出临泽镇外,朝川青方向行驶时,大侄女等不急了,拉开话匣子:“二爷(二叔),自打奶奶收到你发回家的电报,我们天天在家数指头,高兴得合不上眼,激动得睡不着觉。”大侄女话音一落,二侄女接着话茬说:“二爷,你从青海回来,给我们带什么好吃的东西的?”我被她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问住了,无言回答。只见她打开我随身的两只帆布行李包,翻开一看,除了黄军装,就是换洗内衣和洗漱用品,一样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她鼓着个小嘴,低着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点声音都没有,一下扑到大侄女怀里直流眼泪。坐一旁的母亲看到这个情景,朝我说道:“乖乖你难得回来一次,不给爸爸妈妈、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带东西倒又拉倒了,你也晓得家里有侄男侄女的,他们把你回家的消息早早地就告诉了三朋四友,你瞧瞧让两个侄女扫兴的。” 她们说的都有理,这时船已行驶到川青五里桥,我让哥哥靠在岸边的码头上,一个箭步我跃上了岸,从熟食店里买了几只黄烧饼,这是我和家人三年后第一次在一起吃东西,两个侄女吃到甜脆的黄烧饼,脸上才露出笑容。
当晚回到家里,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饭,母亲便问我:“这次在家呆多长时间?”按部队规定,战士第一次探亲假只有十五天(往返途中除外),我为了求进步,打算提前一天归队。于是我说只有十天假,“什么?当兵三年了,才十天假,学生读书一个礼拜还放一天半假呢,不行,你在家好好呆呆,反正你人已经回家了,部队不可能把你怎么样。”“那怎么行呢?这是部队规定,是部队纪律,是红线碰不得,碰了是要受到部队纪律处分的,我还是军人,是部队人,我还戴着五角星、红领章。”母亲虽不识字,但她识大体,被我一番话说服了。
母亲虽然被我说服了,但我深知她内心里还是希望我在她身边多呆一天好一天。随着假期结束时间一天天地临近,透过母亲的表情,她那慈祥的面孔,像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就在第十天假当天上午,母亲约我到姨娘家去玩。走在路上,她把我穿在身上的黄军装的前后灰土拍拍,苦叽叽地说道:“乖乖,妈妈跟你协商个事,能不能在家再蹲一两天,陪陪妈妈,妈妈也这么大岁数了,过一天了一日,过了今日不知明日,你回部队,妈妈万一有个好歹,就是让你回来,路程太远,你连妈妈的影子都见不到,我知道超假回部队是要受到处分的,妈妈到部队替你说理去。”“妈妈你说话可算数?我再住两天。”“你不要小看妈妈是个妇道人家,保证说一不二。”上了第十二天,妈妈那苦苦哀求的表情又出现了,让我再住一两天,我带笑跟妈妈说:“你这不是骑着马逛草原——没完没了呀。”“这是妈妈最后一次再为难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十四天到了,按部队规定,我的探亲假是十五天,因哄骗母亲才说十天假的。
我提前一天准备回部队。归队头一天晚上,母亲给我准备了一些炒熟了的葵花籽、蚕豆、花生,煮了十只鸡蛋,备了两条咸鲤鱼。第二天在亲人们的护送下,我走出了村口。已行走了好一截路,忽听身后最小的侄女在叫我:“二叔二叔你等等,我有话跟你说。”我停步蹲下来,她一把抱住我,紧贴我耳边,细言细语地跟我说:“下次回家再不能空着手,一定要给我们带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你可要记住了。”“放心吧,下次我一定记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