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6 00:00:00 作者:陈惠萍 来源:今日高邮
——读《尘封的歌吟》
人的感情,有时候是怪怪的。突然间会因为某件事,勾起对往事的怀念。这几天,每天沉浸在张纯玉《尘封的歌吟》这本书中,一下子将我带回到孩童时代,那是一股乡村巷道常常弥漫的烧柴做饭的味道,有着一股浓浓的烟火味。这一切是那样的温馨、可人,徜徉其间,有时竟身不由己地忘了自己如今身在何方。
整本书中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精辟深邃的哲学思考,没有漂亮精彩的文字渲染,但我却一字不漏把它读完了。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呢?合上书静思,魅力在于它的真实,细腻。从“亲情难忘”中《半块月饼》的贫困童年说起,有画个圈子他能站到晚不敢向前越半步的《伙计爸爸犟头妈妈》;有娘走时嘱咐小女儿:娘走后别人靠不住,我们家你二嫂子是你唯一的依靠的《孝媳》;有当年母亲送“我”参军含着眼泪从上衣怀里掏出一张三斤的全国粮票,让作者深深体会到《三斤粮票慈母心》!“打捞时光”这一章节,内容更是妙趣横生,有童年的游戏《跳白果》、《盼过年》和《一张黄鼠狼皮》,有年少求学时的《三分钱青菜汤》、《屋后喜鹊窝》和《露天电影》、《难忘的日子》,有《未休完的探亲假》让读者明白军人无论在平时战时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宁可多牺牲自己的利益,蒙受再大的委屈,也决不向组织讨价还价,说一个“不”字。“人间万象”这一个章节,里面的人物描摹是那样鲜活生动,边看边在脑海中想着一位位乡邻说话时的神态,做事时的习惯动作,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明白了人不必《爱小》、《摆架子》、《小心眼》、《装面子》,不能成为《势利鬼》、《阴缺鬼》、《活蜡烛》、《长舌妇》、《促狭佬》,更不能《没上没下》,要做个《村里的贴心人》和《老君子》,会让人记着一辈子,永远怀念。在最后一个章节“多彩岁月”里,我真切地感受到张纯玉对家乡的无比眷念和深深的祝福。
文字其实就是一种记录,记录过去的艰辛,只为珍惜现在的幸福。张纯玉的文字多数是对那些烟火人生的一种记录,像对自己的父亲母亲、对那些形形色色的乡邻的记录,这样的文字如深秋的暖阳,清泠泠之处多了丝丝缕缕的温情,让读者感受到人间真情处处在,公道自在人心中。
整本书方言写作是一大特色,如:头顶露水脚踏霜。摔个跟头抓把泥。日不做夜摸索……在文中比比皆是,诙谐幽默,乡土气息浓厚。人物鲜活是一大特色,如描写《惹不起的老妇》中:可那老妇一骨碌从地上站起,一看是村西头“不要命的”儿子,她翻翻白眼,细言细语地说:“怎么是你这个臭小子干的?”一连串的动词,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老妇由耍泼到无奈的变化。
张纯玉先生已近安享天伦的年纪,却手持彩练当空舞,不禁想起红炉点雪——通红的炉火,洁白的雪花,即使知道靠近也只是片刻的暖,却爱得不管不顾,投入文字的怀抱,无怨、无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