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父 慈 母 爱

2012-11-20 00:00:00    作者:逍逸    来源:今日高邮

1990年冬季,当时我正在邮中读高三。一天傍晚,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同往常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生活习惯一样,我放学去食堂就餐,途中恰好遇到当时正在湖西挑圩、准备次日回家的父亲。“天气冷了,多穿些衣服!”父亲见我便说。“不碍事。”我随口就答。之后父亲又问了一些诸如“学习是否紧张”、“生活还好吗”之类的话,接着便絮叨家中繁杂事务,闲言碎语中流露出一种接近年关的困难和无奈。简单不到10分钟交谈后,父亲便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至今我记忆犹新,特别令我历历在目的是父亲临走前从破棉袄中掏出来给我的热烫烫的23块钱。父亲的慈善我是读懂知晓的,但未能如他所愿,次年高考我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内心苦恼加上百年罕见特大洪灾侵袭,使我的脑海犹如洪水一样一片茫茫。重读是可以的,但学费是艰难的,这使本来就老实的父亲更显得茫然失措、不知所以,最后还是母亲痛下决心、硬着头皮向帮忙不止一次的三舅求援。只不过方式有所更新,不像以往那样直接去借钱,而是从耳朵上摘下伴随她多年的一副金耳环去“典当”,因为她知道当时三舅母正想买耳环。当母亲鼻酸泪流地从口袋中取出包了三四层的耳环向三舅说明来意时,随即被三舅母拒绝,并拿出五百元相助。那时我也泪流满面,一时无语。

如今我已进入不惑之年,早已成了孩子之父。虽然这事距今已有20多年之遥,但每每想到之时,除了心存对父母的特别谢意外,更想“常回家看看”他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