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 00:00:00 作者:乔根美 来源:今日高邮
——读张纯玉散文集《尘封的歌吟》随感
记得第一次见到纯玉是在宣传部办公楼的廊道上,他步履匆匆,脸上挂着热情而谦逊的笑容。以后每次见到他,总见他热情谦逊、无忧无虑、阳光幸福的笑容。及至读到他的散文《谎言》、《老酒鬼》、《母亲是个“和事佬”》,当我闻到他的作品散发出的浓烈的乡土气息之时,我方知纯玉不仅是一个热情、谦逊、阳光、幸福的人,而且是一个胸藏锦绣、“吐出自足成虹霓”的“秀才”!
我以为纯玉的创作态度是极认真的。他在下笔之前也曾心存疑虑,转而认真“蓄势”:“下笔之前我偷偷地利用无数个休息日,瞒着家人同事和好友,生怕他们取笑我,一个人独自在办公室翻阅了许多名人大家的名著……”等到他决定写作,决意“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时,他便抱定“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世上无难事,只要勤奋认真写”的心态,开始了让他既激动又兴奋的笔耕。他在所叙之事上,无论大事、琐事都秉持风节,认准一个“真”字,“三分钱菜汤”写的是真事情,我和我的高中同学们就曾喝过两年;“盼过年”写的是真心境,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一个糖果就足以能诱惑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张口叫你“爸爸”。过年多好呀,有新衣穿、有荤腥吃、有零钱花……哪个小孩不盼呢?也正因为一个“真”字,纯玉的文章才给人一种超俗拔尖之感!
我以为纯玉的创作热情是极高的。一个人的青春无论在哪里度过都会成为他人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何况纯玉的“家乡美如画”、庄上有“奇人”、隔河对岸还有青梅竹马的她,更不用说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了。人在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往往喜欢追忆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年轻时风华正茂,而到了一定年龄又有厚实的知识储备并甘于自讨苦吃“想给后人留下点什么”的人就更是如此。纯玉发表散文,就像“机关枪发出去的子弹都是一梭子一梭子的”,很难想象一个创作热情不高的人能取得这样让人惊喜的创作成果。捣鼓字是苦差事,更何况纯玉还有那么多的工作任务,我到部里办事,没有一次看到他是闲着的,但唯其勤奋,才让人看到他极高的热情、坚定的操守、一反尘俗的胸襟和爱悦自然的情趣。诚如他自己所说:“……就像路边的小花,能绽放着一缕芳馨示人就足矣!”原来他是在舞文取乐呢!
我以为纯玉文章的“文眼”是精准的。棋有眼可活,人闭眼似死。“文眼”是窥看作品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像《光荣花牵我一生缘》中的“牵”字,《伙计爸爸犟头妈妈》中的“犟”字,《盼过年》中的“盼”字,《庄上奇人》中的“奇”字,《装面子》中的“装”字,等等,它们并没有超出它们各自的意义范围,因此读来并不会让人在心理上引起别扭、新奇、诧异的感觉,而是像糖溶于水一样与句中意象融为一体,共同提示着文章的主旨。或许纯玉并没有刻意为之,而是妙手偶得,但这恰好凸现了纯玉“藏得很深”、“厚积薄发”。
我以为《尘封的歌吟》分辑是适度的。全书把纯玉所撰写的散文分为“亲情难忘”、“打捞时光”、“人间万象”、“多彩岁月”四辑,但不等于把全书切割成互不相干的四块。四辑中的文章多有交叉叠合,在写故乡时,描绘了世态;在写生活故事时,讴歌了自然;在沉醉于自然美景时,品悟了精辟独特的哲理。这很自然,散文是现实生活的反光,是真情实感的记录,生活和情趣越丰富的人,其作品越枝繁叶茂、馥郁芬芳……
掩卷遐思,那些逝去而尘封的岁月仿佛半隐半显在水雾之中,似一幅飘忽不定的山水画……我忽然想起了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山行》诗来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在心里说道:纯玉的《尘封的歌吟》不就是一片经霜的枫叶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