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东园

2012-11-01 00:00:00    作者:许伟忠    来源:今日高邮

秦少游《淮海后集》卷五有绝句一首《早春题僧舍》,诗云:

东园紫梅初破蕾,北涧渌水方通流。

归去一春花月梦,定应多在此中游。

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考证,此诗似作于元丰元年(1078)早春。这一时期,少游的方外挚友参寥子往来于淮南之间,经常与少游在高邮聚会,东园是他们的必去之地。参寥子有《东园绝句》三首,徐培均先生分析,诗中时间地点与少游诗皆相同。因此少游诗应是与参寥子的酬唱之作,至于少游诗为什么只有一首,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少游去世后的第三年,朝廷曾下诏焚毁“元党人文集”,苏东坡、秦少游、黄庭坚等人文集的印板,被悉行焚毁。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今日所见《淮海集》,已经不是少游著作的全部。

那么东园又是何处呢?道光《高邮州志》载有蒋之奇《题东园诗》一首,有诗句云:“三十六湖水所潴,其尤大者为五湖。中间可以置邮戍,隐然高阜如覆盂。……大开名园治亭榭,时燕(亭名)朱履为欢娱。高台雄跨一千尺,熙熙乐园游华胥。”蒋之奇,字颖叔,江苏宜兴人,年龄长少游约二十岁,有文韬武略,边功卓著,是秦少游青年时期崇拜的偶像。少游曾先后作诗《送蒋颖叔帅熙河二首》、《次韵出省马上有怀蒋颖叔》,表达了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烈情怀。早年,蒋之奇曾任江、淮、荆、浙发运副使,诗的前四句凝练地概括了高邮的地理、历史特点,表明他对高邮的情况较为熟悉。徐培均先生认为,“高邮城东北有文游台,其地形与蒋之奇诗中所写极相似,其下盖即当时之东园。”(《淮海集笺注》)从诗句“大开名园治亭榭”可知,当年东园建有亭台楼阁,“时燕”即为其中之一。而“朱履”、“华胥”等,再现了当年达官贵人、各界名流熙熙游乐其中的盛况。

少游还有一首《行香子》词,大约也作于此时: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倘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

好一派生气盎然的春色图画!尽管有人怀疑这首词出自明人张之手,但是从“小园几许”、“步过东冈”等词句看,《行香子》描写的也是东园春色,恰好与《题早春僧舍》形成对照,互相映衬。诗题所谓“僧舍”,系因园内建有东岳行宫即泰山庙。读以上诗、词,我们大约可以这样说:少游与参寥子优游酬唱之时,东冈已经建成为一处景色宜人的名园,其上建有东岳行宫。元丰七年(1084),四贤在此聚会、载酒论文之后若干年,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太守,又建起了纪念四贤聚会的文游台。而由于苏东坡、秦少游等人巨大的影响力,遂使文游台后来居上,成为高邮最为重要、最具地标意义的名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园、东岳行宫却越来越少为人提及。

后世有学者质疑四贤聚会的真实性,理由是四贤行踪似无同时聚会高邮的时间,其诗词文章中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清代著名学者、高邮人王敬之做过非常详尽的考证,其结论简言之,第一是四贤聚会不必拘泥于“同时”,第二是关键在苏东坡,因秦少游、孙莘老均为高邮人,王定国长期寓居高邮。只要确认苏东坡至高邮、游东岳,那么四贤聚会就可以确认。专家考证,苏东坡曾经五次莅临高邮,第四次是在元四年(1089),他以龙图阁学士衔出任杭州太守,少游弟秦少章从行为学。六月初八日途经高邮,拜会老友王定国,还新结识了太守赵晦之,为之作《四达斋铭并引》。其《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作斋东园,户牖四达,因以名之。”赵太守将自己的“斋”——书房或是别墅建在了东园,时间肯定是在文游台建成之前。斋的特点是“空”和“达”,空者家无长物,以显示清廉;达者门户四开,便于欣赏四周之美景。然将私人之“斋”建在风景名胜之地,多少有点以权谋私之嫌。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得感谢赵太守,正是他颇具特色的“四达斋”,而留下了苏东坡的《四达斋铭并引》,让高邮“东园”与苏东坡辉煌的文字一同不朽。而《四达斋铭并引》可以确证,苏东坡曾经驾临高邮,游历东园。那么,按照王敬之的观点,文游台四贤聚会的真实性也完全可以确认。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