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1 00:00:00 作者:吴忠 来源:今日高邮
只要认得字,就能读书。但能读书跟读懂书还是相差甚远。想我们做学生时,不光读了很多书,还背诵了不少经典段落,可当时又能理解多少呢?现在看来,当时如不是不懂装懂,顶多就是似懂非懂。我常常把中学学过的文章找出来再读,用成人的思想去重新理解,其感受完全不一样。
就像读鲁迅的文章,其实单凭中学生的人生经历,是不可能读懂鲁迅文章的深刻性的,在不理解当时文言文正向白话文转变的背景下,我甚至觉得鲁迅是故意做作,把文字弄得怪里怪气的,充满了小家子气。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再来读鲁迅,就会越来越觉得,鲁迅文章并无一点点的做作,其思想性、艺术性都无与伦比,自己当年的想法是多么地幼稚可笑。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读书已经很方便了,不需要跑到书店去买,在网上百度一下就能搜到,几乎随便什么书,包括经典名著,都可以随时搜出来看。现在手机也成了网络的终端,带着手机,就相当于带着书库。所以谁要说现在看书难,我不认同。谁要感叹现在读书的人少了,我也不认同。你细心看一下就会发现,你周围有很多人在电脑上看书,或在手机上看书,几乎随处可见。只不过他们看的不是纸质书,而是电子书。
利益的驱使,使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电子书在网上泛滥。那些玄幻、言情、都市、仙侠、悬疑等等类的小说(更确切地说是故事),分别吸引着不同口味的读者群,而且,这些故事被拉得越长,读者群越庞大。你不要以为现在的人都没耐心读长篇,网络写手的手段多着呢,读者一旦读了开头,就很难摆脱里面的情节吸引,不看到结尾都很难罢休。
我从学生那里就没收过一本由电子书下载出版的大书,一千多页,字又小又密,该学生一学期所学的课本统统加起来也没这么厚。我没收时,该学生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而且据交代,还不止一个学生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感叹地问,像这样的一本大部头,要把它啃下来,该要多少时间,更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没想到这学生轻描淡写地说,这本书不到一星期就可以看完了。我无语了,几十字的段落都背不下来的学生,却能几天内消化掉几百万字的超长篇,足见这本书的可读性多强。我也惋惜,这样一本可读性这么强的“皇皇巨著”,为什么不拿去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呢?
文学网站兴盛,跟文学兴盛完全不是一码事。文学被社会边缘化,与如火如荼的文学网站一对照,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一个网络写手只要会编故事,会不停地设悬念,效果就会相当不错,就会赚取很高的点击率。高点击率就意味着高收入,网站跟网络写手按比例分成。据说像“起点”这样的知名网站里的“大神”(收入高的写手通常称为“大神”),月收入都是十万向上。
这种情况令人忧虑,“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是读着这样的书长大,那他们会发育成什么样的“畸形”?不应该光注意从正面号召人们去多读书,读好书,那样效果不会佳,而应该从源头去严管。
有人认为读纸质的书比读电子书“有味”,我有同感。至少说,在屏幕上读书,时间长了,眼睛会吃不消,也累人,肯定没有躺在床头捧着书看轻松惬意。我的床头柜子常年摞着一堆书,有国内外名著,也有杂志、报纸,最近又添了莫言的两本书。我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前看一会书,起床前看一会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